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成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应铭记什么?

2011年12月13日 10: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2月12日,人们正在摆放点燃的蜡烛。当日晚,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祭场上,“平安夜——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守灵暨烛光祈祷和平晚会”正在举行,3000只红烛在寒风中摇曳,来自韩国、日本等国际友好人士以及南京江东门小学的师生代表共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秉烛守灵。中新社发 泱波 摄  

  中新网12月13日电 香港《成报》12月13日发表社论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无法抹去的记忆。历史需要证据,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史记忆中不能丢失、更是不应该或缺的一页。上世纪80年代初发生日本文部省修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使中国醒悟:“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不能建立在别人承认或不承认这个脆弱的基础之上,中国需要完整的纪录。

  文章摘编如下:

  今天,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74周年的纪念日,为悼念被屠杀的三十万同胞,“铭记12.13展”昨日在南京开幕,通过图片形式向世人展示近十多年来江苏省和南京市各界人士纪念“12.13”的历史印记。

  展览就设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坐落在南京市江东门,这里曾是侵华日军集体屠杀我国同胞的遗址和遇难者丛葬地之一,展览展示了当年侵华日军疯狂杀戮的铁证。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无法抹去的记忆。历史需要证据,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史记忆中不能丢失、更是不应该或缺的一页。上世纪80年代初发生日本文部省修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使中国醒悟:“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不能建立在别人承认或不承认这个脆弱的基础之上,中国需要完整的纪录。最近30年,来自民间和海外的有识之士,开始了艰苦的揭示真相的工作,从各方面搜集证据,逐步形成今天史料详实、铁证如山的展馆。

  除了物证,还有人证。应日本相关团体邀请,本月初再有两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到日本参加集会,向当地群众讲述当年历史,她们是潘巧英和陈桂香。合计赴日证言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达43人,他们以亲身经历,控诉侵华日军的暴行,让世界人民更珍惜和平的生活。

  今天,12月13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74周年的纪念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全国人民都应牢牢铭记在心,毋忘历史,祈求和平,才能振兴中华,才能营造良好的中日关系,才能开拓中日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丁文蕾】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