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也说《金陵十三钗》

2012年01月11日 10:10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以前许多人因为没有看过著名作家严歌苓的中篇小说《金陵十三钗》,当听说张艺谋导演正在拍摄根据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金陵十三钗》,以为是不是根据《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再加上一“钗”进行戏说或穿越,拍成一部“喜剧片”?如今该影片已经拍竣陆续在海内外各地上映,且于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在美国获得第六十九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提名,它的英文译名叫《The Flowers of War》(《战争之花》),与《红楼梦》无关。

  “金陵”,大家都知道是南京的代称;“钗”是指女子,“十三钗”是指十三个风尘女子。著名的秦淮河经过南京市区西郊,历史上那里一直是金陵的“红灯区”,风尘女子大多集中在那里,被称“秦淮歌妓”,也颇多她们的故事,著名的如《桃花扇》中的李香君。不过电影《金陵十三钗》,是在当年“南京大屠杀”的背景下的一所教堂内,避难的十三名风尘女子、一群金陵女学生,与一位神父及一些军人,共同演绎了一段泣血往事,表达了感人至深的人道情怀。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日本侵占南京,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对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六周的血腥大屠杀。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调查报告:中国军民被集体枪杀和活埋的有十九万多人,零散被杀居民仅收埋的尸体就在十五万多具。幸而当时在南京的一些外国人士,千方百计利用一些特殊场所(如教堂)建立“安全区”,庇护难民,让不少中国人免于死难,其功不可没。

  电影《金陵十三钗》的故事从女学生书娟的口中展开,其核心情节与原著小说是一样的:最后日本兵要女学生去“唱歌助兴”,为了保护这些花骨朵般的女孩子,那些躲到教堂受到过庇护的金陵妓女们,决定替代女学生们去赴这个“魔鬼之约”……影片的最大戏剧冲突,来自女学生与妓女之间关于生存与死亡的选择。女学生为了贞洁要自杀,听见妓女们脱口而出“姐姐们替你们去”,令观众揪心。但当十四个妓女换上学生装,被赶上日本兵的卡车时,其中一“钗”大喊:“我不要去,我不是学生,我不想死!”于是去的是“十三钗”……这既真实,更令观众纠结。

  历史上是否确有“十三钗”?严歌苓坦言是根据当年明妮。魏特琳日记中的一个章节改编构思而来的,既有真实的历史,也有她自己的感情。魏特琳是金陵女子学院的教务长,南京沦陷后为代理院长。据《魏特琳日记》记载,她的校内收容了一万多名妇女和儿童,为了让日本兵不再前来骚扰,就应日方要求挑选出二十一名妓女去作“慰安妇”……虽然日记没有详细交代挑选细节及被挑选者的心情,而且在南京大屠杀的史料中有关妓女的记载也不多,但这类事情确实是存在的,如著名演员秦汉的父亲孙元良就曾得到过妓女的救助。

  所谓“商女不知亡国痛”,此话是以偏概全。爱国从来不分身份贵贱,“同仇敌忾”更是整个民族迸发出来的精气神。身为下贱的妓女,同样可以心比天高。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妓女们同样与上海人民一道全力支持十九路军抗战;一九三六年下半年绥远抗战期间,南京秦淮妓女踊跃参加捐款活动……《金陵十三钗》故事符合历史真实。

  那么今天公映《金陵十三钗》是否来让人们都恨日本人?绝不。它让人们不忘南京大屠杀历史,憎恨一切侵略,珍惜今天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

  (摘自香港《大公报》 文/余仁杰)

【编辑:程涛】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