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决不要夸大美国“衰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联合早报:决不要夸大美国“衰落”
2009年09月29日 09: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9月29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29日刊文说,冷战结束后的18年,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一死一伤”,中国和平发展带来国际地位飚升。于是国际上流行起“美中共管世界”的所谓“G2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是在增强,但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况且,影响世界战略格局的力量或力量中心,并非只是中国。

  文章摘编如下:

  “协和万邦”、“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与主张,充分体现了中国和平外交的深厚文化底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了。基于自身国情、文化传统和当今世界潮流,中国选择了和平发展道路,从而造就了辉煌,在世界上影响日增。

  60年来,世界战略格局不断发生演变。中国的和平发展促进了这种演变,同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又在这种演变中提升。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被看作是美国和苏联主导的两极世界。两个超级大国各自率领军事集团和经济集团,在世界上分庭抗礼,几乎为所欲为。那时的中国处在世界舞台的边缘。

  到了20世纪8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欧洲联合趋势强劲,日本在第二经济大国位置上平步青云,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如日东升。凡此种种,显示了具有不同程度世界影响的力量和力量中心增多,世界格局越来越呈现多极化态势。

  超级大国“一死一伤”

  冷战结束后的18年,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一死一伤”,中国和平发展带来国际地位飚升,颇让美国和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有那么点尴尬。于是国际上流行起“美中共管世界”的所谓“G2论”。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是在增强,但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经济按照人均计算,在世界上的排序还相当落后。况且,影响世界战略格局的力量或力量中心,并非只是中国。

  同时,决不要夸大美国的“衰落”。美国仍是惟一超级大国,尽管奥巴马正在根据美国的利益进行政策调整,但导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依然是美国政策影响下的地区热点,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国际安全环境的依然是以美国为主要矛盾方面的大国关系。美国得意时奉承它为“单极世界”,美国倒霉时藐视它而宣扬“无极世界”,两者同出一辙,都是冲着世界多极化而来。

  新中国诞生以来的60年,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依旧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宰,广大发展中国家一直处于谋求建立新秩序的共同呼吁与努力之中。

  上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便注意到导致国际形势复杂化的症结所在,一再呼吁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且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从实践来说,举世公认,中国解决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问题本身,就是重大贡献,使得世界更具有安全感。中国竭力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地位,广泛参与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活动,积极开展经济、反恐、军控、维和、人权、司法和环境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应对重大挑战和热点问题。

  中国在贸易、金融、投资、资源能源等方面广泛开展对外经济合作,推动建立开放、公平的贸易体制,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通过平等对话和协商妥善解决经贸摩擦。中国以自身发展来促进共同发展,带来广阔市场和合作空间,给世界提供宝贵的机遇。

  和平外交的文化底蕴

  从理论来说,中国从率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如今倡导构建和谐世界,和平意愿贯彻始终。中国坚持国家关系中的互利共赢宗旨,提出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主张国家无分大小、强弱、贫富,主权一律平等,强调不同文明应互相补充和借鉴,认为发展中国家有权根据本国国情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等等。“协和万邦”、“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与主张,充分体现了中国和平外交的深厚文化底蕴。

  新中国建立之初,面对帝国主义势力的包围和遏制,图生存、谋发展,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这有其历史的不可避免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坦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具有时代特征,包含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的关系,如何认识和改造自己曾经借鉴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恰恰是在这两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独创性成果。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的成就影响之深,主要不在于GDP的增长速度,而在于社会发展模式。(俞邃)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