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为何保障房频频沦为特权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大公报:为何保障房频频沦为特权房?
2010年04月15日 11: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4月15日电 香港《大公报》15日刊出署名文章《保障房频频沦为“特权房”》说,保障房频频沦为“特权房”,显示操作出问题、制度有缺陷。要彻底杜绝保障房沦为“特权房”现象,一是所有申购住户信息须向全社会公布;二是保障房主要是经济适用房应改革为成本房;三是严惩不合申购条件者和有关部门失职人员。

  文章摘编如下:

  自国家实施保障性住房政策以来,一些地方的保障性住房与腐败的新闻联系在一起,与不合条件者申购保障房的新闻联系在一起。保障房政策本是照顾低收入弱势群体的一项惠民政策,为何频频沦为“特权房”?难道保障房真的就无法杜绝腐败和不公吗?

  操作出问题

  不可否认,各地的保障房频频沦为“特权房”主要在于保障房的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上销售的商品房,一些地方的公务员等非贫困阶层购买保障房可以以此获取暴利。说白了,这样申购保障房不管是自住,还是将保障房当作房源进行炒房,拉抬房价,不是节省大笔购房费就是赚取高额利润。

  然而,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保障房之所以轻易沦为“特权房”,根本原因在于操作上的问题,是因为实施者的问题,这才是保障房沦为“特权房”的关键所在。

  一些人之所以能够轻易将提供给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房变为自己的“特权房”,主要就是他们利用自己手中的权、钱和各种人际关系与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相互勾结,获取保障房资格。

  如果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都依法办事,绝对不会出现一些不合条件的人申请保障房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只能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职能部门玩忽职守,没有认真核实申请者身份;二是职能部门与申请者相互勾结。因为对身份核实相当简单,职能部门只要把申请者的姓名拿到组织人事部门、公安部门和房产部门的数据库中搜索一下就可以知道申请者的情况,一查便知,只不过相对麻烦一点而已。

  制度有缺陷

  当然保障房频频沦为“特权房”的另外一个原因也不得不说,就是保障房制度本身存在一定问题。保障房的价格也相当的昂贵,很多低收入人群也购买不起保障房,没有钱支付保障房的首付,只得放弃保障房,而这些被低收入人群放弃的保障房恰恰就被那些财力雄厚的人乘机购买,这也是各地不少保障房转为商品房的原因之一。

  要彻底杜绝保障房沦为“特权房”现象,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保障房在阳光下运作,所有申购保障房的住户信息(主要是姓名、亲属人员、家庭住址和工作单位)必须向全社会公布,方便群众核实申购者是否符合保障房申请要求。

  二是保障房主要是经济适用房应改革为成本房,一方面降低保障房的价格,另一方面降低首付款的限制,方便更多的低收入人群有能力购买保障房。

  三是对于不符合保障房申购条件的人申购保障房给予严惩,同时对于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给予严惩。(何勇)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