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北京女子在新加坡福清会馆:小社会体验人情味

2011年04月12日 10: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北京女子在新加坡福清会馆:小社会体验人情味
    魏素娟是福清会馆的执行秘书,忙于行政事务之外,还得处理举办活动及许多琐碎的事。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4月12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来自北京的魏素娟,1995年与先生和女儿一同来到新加坡,2000年在福清会馆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11年后的今天,魏素娟已是会馆的执行秘书,周旋于会馆的大小事务。在她眼中,会馆是个小社会,更能体现人情味,从中,她看到了一种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的“社会价值”。

  来自北京的魏素娟,温文儒雅,说话和蔼,待人很和气。1995年她和先生带着2岁的女儿一同来到新加坡。她说,当年她先生在英国取得生物医学博士学位后,当时有几个工作选择,包括欧美或东南亚,因为先生比较喜欢阳光灿烂的地方,后来就选择了新加坡。

  来新后,她一开始是在一家研究建筑软件的电脑公司上班,做市场销售和行政工作。以赚钱为唯一目的而工作,她不是很喜欢。来新之前,她曾在中国当过公务员,属于扶贫、社会福利性质的工作。

  凭直觉找到这份工作

  当她看到福清会馆招聘时,虽然对会馆没有什么印象,也不太了解,但直觉告诉她,会馆和她以前的工作有关系,这份工作适合她。于是,她在2000年进来了,作为助理执行秘书,负责行政事务和福清会馆的刊物《狮城融情》。

  11年后的今天,她已经是会馆的执行秘书,周旋于会馆的大小事务。其实会馆的职员,一般上要处理的事情都很多,不仅仅是行政,还有举办活动及许多琐碎的事。目前,福清会馆只有她和另一位来自中国四川重庆的同事陈雪梅,人手有点不足。

  访谈中,办公室的灯突然关掉了,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她走出去了两次,5分钟后,电力恢复,她才回到座位上。她说:“会馆有些设施可能有些旧了,所以会有一些毛病。这些大厦的维修和维护,我们也必须懂一些,所以在工作中还能学到很多东西。”惊叹之余,也意识到在会馆工作,真的是没有三头六臂、十项全能都不行呢!

  会馆更能体现人情味

  接触会馆之后,魏素娟对会馆有了这样的想法:“比起公司,会馆是一个小社会,有温情和温暖,因为秉持着帮助同乡人、服务社会的目的,会馆在现实的社会里,更能体现人情味。”

  她说:“我在福清会馆这几年中,看到福清会馆在照顾会员福利,举办公益活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积极帮助新移民,促进社会和谐。我觉得本地会馆对新加坡的社会稳定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福清会馆在社会福利和公益方面确实做得不少。2001年经济不景时,会馆拨款20万元设立临时援助基金,当时会馆的乐龄之家,为会员提供午餐和车资补贴;2003年SARS期间,会馆组织了人员为医疗人员打气;2009年金融危机时,会馆设立“综合关怀基金”,协助因金融危机而失业,家庭有困难,子女就学经费问题需要援助的乡亲。

  近年来的灾难如印度尼西亚海啸、四川大地震、台湾88水灾等,会馆也发动募捐,筹款捐助灾民。会馆也举办各种活动如中秋、国庆、参访回教堂等,促进各种族间的和谐。

  理事多有回馈社会的精神

  “福清人很慷慨豪爽。很多理事都曾打拼奋斗过,他们在事业成功后,却乐于奉献,回馈社会,这样为人处世的精神,具有正面的意义,对社会起着良好的示范作用。”魏素娟说:“我觉得会馆的人都有为社会奉献的心理。他们对于帮助国内外乡亲的积极和踊跃,他们的慷慨热心,都很让我感动。他们希望对社会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注重‘社会效益’,将对整个国家和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从中,我看到一种‘社会价值’,学会不仅要把自己的本分事做好,还要关心社会,关心他人,这是一种致力于回馈和服务社会的核心价值,以帮助他人为己责,而不求回报。”

  新移民和会馆是彼此需要的关系

  福清会馆这几年增加了很多福清籍的新移民,而且有不少是30、40多岁的年轻移民。他们都是与本地的“老移民”认识、熟悉了,在介绍下加入会馆的。当中不乏有才干之人,现在福清会馆有多达七位新移民,获选为福清会馆的理事,为会馆注入了一剂新血。

  魏素娟认为,新移民的加入使会馆更年轻化,他们带来的活力,促进会务的发展;“不过,他们和会馆其实是一种彼此需要的关系,新移民也可以在会馆找到归属感和社交平台;另外,会馆对新移民来说,也是一个了解新加坡的好窗口,在会馆能够接触到方方面面的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社会与生活经验,在一定程度上,能让新移民对本地社会结构、生活常识、衣食住行等,有更全面的认识,在这样的条件下,也就更能融入了。”

  来自福清的新移民有困难时,会馆及理事们尽可能送上温暖,给予援助。比如在2009年期间,有个福清客工来新工作劳累过世,其妻子前来会馆求助。会馆的理事自掏腰包,筹了一笔钱让她安顿家庭。

  接触到不同种族的人

  魏素娟和本地人相处得很好。在会馆中接触的新加坡人很多,而且福清礼堂出租给很多不同种族的人,工作上都会和他们打交道。另外,福清大厦的卫生打扫承包给一个印度人,做了十几年,魏素娟也和他很熟。她说:“他就像朋友一样,很亲切,很多时候都会帮我留意大厦的一些问题,挺谢谢他的。”

  问她较喜欢新加坡还是中国,她说:“从文化来讲,中国更丰富,更有吸引力;但从生活来讲,新加坡生活不复杂,比较单纯明朗,我更适应新加坡。我觉得,新加坡其实是华人最容易适应的地方,如今中国从南到北的美食,都能在这里吃到了呢。”(刘宏量)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