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英华人“自我封闭”藏隐患 图省钱怕麻烦威胁安全

2011年05月16日 10: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5月16日电 据英国《华闻周刊》报道,近来英国华人安全事件频发,不少在英生活的华人也表示,曾或多或少经历过一些威胁到自己人身与财产安全的事件。他们的安全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如何?为何很多华人成为犯罪分子作案的目标?在众多的客观环境因素之外,是否有一些主观原因存在?《华闻周刊》记者近日对英国不同社会阶层、职业背景及年龄段的华人进行了采访调查。

  “省钱”与“安全”孰重孰轻?

  作为英国外来移民,英国华人的人均收入与本土英国人相比并不算高,加上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多华人在吃穿住行上都是能省则省。尤其是选择住房方面,会因为考虑到经济因素,而选择价钱便宜的地段入住,而忽视了安全因素。

  家住伦敦东部的陈先生在接受《华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2006年刚来英国时为了省房租而选择Elephant Castle地区,结果入住后一个月就遇到入室盗窃,而且损失惨重。

  现在他住的区域租赁价稍高,但是治安相对稳定,他表示吃穿可以省,但是在租房地段选择上一定要慎重,安全第一。在交通选择方面,也有部分华人为了省钱而给作案者提供机会。

  就读于伦敦某大学的龙先生就表示,去年年初自己拖着两个巨大行李箱从希斯罗下飞机时已是深夜,为了省钱没有叫出租车接机,而是拖着行李赶最后一班地铁。龙先生由于旅途疲惫在地铁上睡过站了,醒来时,他所在的车厢就剩他和一个黑人,随后黑人在地铁上打劫了他。

  龙先生十分懊悔当时没有坐出租车,表示将来遇到那样的情况一定会用安全稳妥的方式让自己平安到家。受访中的5位华人都有过类似经历,均认为在保障自己安全的前提下,交通与住宿的适当花费是很有必要的。

  自我防范意识薄弱 爱穿名牌成目标

  在英国生活的部分华人,由于对英国社会秩序和法律制度不了解,加上对英国治安系统盲目信任,而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与社会警惕心,使自身人身财产蒙受损失。

  受访的闵小姐坦言,自己曾傍晚时在East acton附近一公车站等公车,拿出手机打电话,没太在意周围的环境,而被身边骑自行车飞驰而过的一青少年顺手将手机抢走,遂报警,未果。

  家住伦敦北部某高档住宅区的MELISSA小姐也提及,自己在超市买东西时,总是将手提包随意放在购物推车里,转身取物时,稍有疏忽,手提包就很可能被人顺手牵羊。

  受访华人中朱小姐曾有一次因为身着名牌过于隆重,而成为偷窃者的跟踪目标。受访者中也有部分女性表示曾在晚上独自回家时遇到过轻度骚扰。

  很多在中国居住了多年的华人在来英国后,心理上会自然地放松警惕,总觉得这里至少没有那么居高不下的犯罪率,殊不知情况并非如此。薄弱的防范意识也是一种安全隐患,对特殊时间以及场合都需要提高警惕性。

  最让记者惊讶的是,受访的20位华人中,有两位甚至不知道英国的报警电话号码,有6位受访者在遇袭后没有寻求法律援助,而是不了了之。

  自我“封闭”藏隐患

  英国的生活的华人中,部分华人由于英语沟通能力有限,对主流社会信息缺乏关注,对英国主流媒体文化关注也受限,从而不了解时政和对自身有利的一些法律以及社会相关信息,在遇到犯罪后,不清楚求助渠道,让罪犯逍遥法外。

  也有不少华人就一直生活在华人圈子里,社会交际圈狭窄,逐渐成为社会边缘化群体,更难融入主流社会。在伦敦某餐馆打工的胡先生表示,因为自身不懂英文,他从来不读英文报纸,也不看英语节目,更别说与英国人打交道。他的圈子非常狭小,以至于自己遭偷窃两次都未报案,他说“报案太麻烦了,还要说英语”。

  此外,据移民局2010年统计数据表示,英国非法移民数量近年来有增无减,这其中也包括非法居留的华人群体。这部分群体,在遭受不公待遇或者犯罪时,碍于身份而不会寻求正常的法律途径保护自己,或者根本不关注法律信息,从而可能使犯罪结果更为严重,使自己陷入更为危险的境地。 (徐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