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瞻仰列宁遗容

2011年10月24日 15:24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步入莫斯科红场,在克里姆林宫围墙下,排队、安检,瞻仰列宁遗容。顺着水泥台阶,一格一格往下走,心也随之一步一步往下沉……

  此景此情,肃然起敬。光辉的历史篇章铸就红场。不说1812年俄国第一次卫国战争,俄军统帅库图佐夫诱敌深入,在红场燃起熊熊大火,烧得法军落荒而逃;也不说苏联第二次卫国战争,一列列官兵雄赳赳地从红场开赴前线;红场,200年里多少次节日阅兵,多少次欢呼胜利。1924年1月27日,列宁的葬礼在红场隆重举行,他的遗体安卧在水晶棺内,至今整整87年。红场,有了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的墓,更让人崇敬、向往。

  列宁,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建者、苏联的缔造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和领袖。自懂事起,或者说自接受教育起,列宁就被刻入我们心里。后来,观看了苏联黑白电影《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S·史楚金和鲍里斯·休金饰演的列宁形象,生动立体地映入脑海,也知道了十月革命那些事。回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到北京芳草地拜访演员游本昌,在他家里翻阅剧照,才知他是我国第一个饰演列宁的话剧演员。至今还记得游本昌在客厅里,给我演示列宁形象,那动作、那演讲的台词,惟妙惟肖。

  此刻,我将瞻仰列宁遗容。87年了,那遗容还能展现当年列宁的风采吗?

  地下室并不深,台阶也不多。然而,让人感觉在历史长廊里穿越了好长时间。地下室暗暗的,只有两束灯光透过水晶棺,照在列宁遗容上。两名穿着制服荷枪的卫士,笔挺站立两边,庄严肃穆,守卫着列宁的水晶棺。生怕惊醒熟睡的列宁,我们步履轻轻,不出一点声响,流动的空气好像也凝固了。安睡着的列宁,与我心中的列宁形象相差无几,仍是谢顶的,额头宽阔的,身子不高的。然而,深凹的双眼合上了,不见那坚定的目光,硕大的脑袋也不再思想了。我在列宁的遗容前,不由思绪纷飞……

  1917年十月革命后,列宁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第二年遭遇两次暗杀,致命的是第二次。就像电影还原现实一样,列宁在一家工厂演讲时,遭女特务卡普兰的枪击,第一枪击中左肩,第二枪击中左胸并穿颈而过,留下后患,健康状况大受影响。1922年5月,列宁第一次中风,同年10月第二次中风,1923年3月第三次中风,从此卧床不起。1924年1月21日,列宁去世,终年54岁,死因便是颈动脉创伤致血管壁硬化。当年,红场90万人出席追悼大会,瞻仰列宁遗容。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啊!

  87年后的今天,苏联解体了,列宁实行的巴黎公社分配原则早已成为历史,列宁每月500卢布的收入也成为历史。他规定的“干部工资不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党的高级干部严禁有包括稿酬在内的其他任何收入”等这些条款也已成为旧闻;乃至国徽也恢复了沙俄时期的“双头鹰”。听说,最近几年,俄罗斯科学院有人提出将列宁的遗体迁出红场去别处下葬,遭到普京反对……安息的列宁再也不用为这些事操心了。2008年,列宁的水晶棺被打开,遗体被作了重新清洗护理,让世人瞻仰。

  随着岁月的流逝,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到莫斯科游览的国际友人,再也瞻仰不到列宁的遗容了?谁知道!(钱勤发)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相关新闻: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