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纽约10年来亚裔人口激增 选区重划或改政治版图

2011年10月25日 14: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0月25日电 据美国《侨报周末》报道,每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反映着人口增减和变迁的最新信息。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虽然纽约市过去10年的人口增长率才2.1%,亚裔的增长率高达31.8%,人数已超过百万。

  上次人口普查后进行的选区重划,产生了亚裔占多数的州众议员第22选区和市议员第20选区,分别诞生了首位亚裔州议员孟广瑞和首位亚裔市议员刘醇逸。

  又再一个10年,法拉盛已超越华埠成为最大、最多元的中国城,艾姆赫斯特、贝塞、木边区、日落公园、宾臣虚等地的华人小区也壮大了规模。

  然而,民权团体指出,亚裔聚居地被割裂在多个选区中,导致他们在政治版图上支离破碎,长期以来无法选出自己的民意代表。

  新一轮的选区重划,是否将整合出新的亚裔选区,从而改变纽约的政治版图呢?

  一、亚裔人口增长快 贫困率高

  先看看最新人口普查数据:纽约市亚裔超过100万,占12.6%。亚裔最多的区是布鲁克林(41%以上),接着是皇后区(近31%),然后才是曼哈顿(24%)。

  整个纽约州的亚裔超过140万,占总人口7.3%,10年增长率近36%。

  亚洲人平等会根据2005-2009美国小区调查5年估计数据(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 5-years Estimates)写成的调查报告指出,亚裔人均收入低,贫困率相对较高。

  亚裔的家庭收入不低,但人均收入低。亚裔的中位家庭收入是5.3173万元,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亚裔的人均中位收入却只有2.5414万元,低于全 市3.0337万元,大约相当于白人的一半。亚平会指出,这是因为亚裔家庭通常包括几代人,工作的人多,但每个人收入低。

  亚裔的贫困率为17.5%,全市是18.6%。华人集中的曼哈顿华埠和布鲁克林日落公园,贫困率超过30%。

  值得一提的是,亚裔拥有房屋的比例相当高,达40.4%,高于全市33.9%,仅低于白人。在一些小区,亚裔的家庭收入与其它族裔差不多,但拥房率仍比较高。但另一方面,亚裔的居住环境过度拥挤,即一个房间不止住一个人。

  二、选区重划的根据是什么

  为了选派代表到国会众议院、州参议院、州众议院、市议会,民众被划入不同的“选区”,每个选区的人口数量相当。

  但人口会随着时间增减和迁移,每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就是要理清人口的变化,并根据最新信息对选区的分界线进行重新规划,这就是“重划选区”。

  除了确保每个选区人口相当外,重划选区依据的标准是什么?

  各州的宪法有不同规定,但传统上考虑几个核心要素:地理上相连接、紧凑,尊重各层行政区界限,维护小区利益。

  一个选区的界限,对选出什么人当政治代表非常重要。例如,如果一个选区内民主党占大多数,选出的民意代表通常是民主党人。但如果民主党和共和党选民势均力敌,则情况就会不同。又如,一个白人占多数的选区,很少会选出一个黑人政治代表,反之亦然。

  为了确保少数族裔有平等选举权,1965年国会通过《选举权法案》并于1982年进行修改,规定在重划选区时,不能冲淡少数族裔的力量。

  为了避免触犯该法案,有些地方在重划选区时变得比较小心,当一个少数族裔群体人数够多,且聚居在一起时,通常会划出一个他们占多数的选区,称为“少数族裔占多数”的选区。但是,其结果可能会损害白人选民的权利,冲淡他们的力量。

  选区的版图通常应该是比较规整的一片,但有些选区被划得奇形怪状,以至于联邦法院拒绝了一些太离谱的方案,斥之为“racial gerrymanders”(为了某个种族利益划分选区)。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种族究竟是不是划分选区的依据之一?如果种族不是一个要素,那么划出亚裔占多数的选区,是否有其合理性,其依据是什么?

  对此,亚美法律援助处(AALDEF)行政总监冯美琪提出了另一个概念“共同利益”(common interest)。

  亚美法援处在一份题为“亚裔小区地图”的文件中列出了15个亚裔聚居的小区。

  冯美琪指出,联邦法庭有过相关的判例,一个小区拥有“共同利益”表现在:他们拥有相似的社会经济特征,包括贫困率、收入水平、住房条件,相似的文化背景,他们使用相同的大众传媒,讲相同的语言,来自同一个国家,使用相同的公共交通工具、医疗设施和小区服务机构。

  冯美琪在作证时也强调,这些亚裔小区共同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征,决定了他们应该被划入同个选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