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外派教师谈海外华文教学中的“授之以鱼”——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山东外派教师谈海外华文教学中的“授之以鱼”

2010年07月07日 16:36 来源:中国华文教育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当前海外华校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出:教学方式应从过去的“授之以鱼”传统型向“授之以渔”现代型转化。其必要性和迫切性显得尤为突出,大有谁不实行谁就要落伍,被耻笑之势。

  无庸置疑,教学方式的科学转化是正确的,但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应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提出自己合理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这一点海外华校的教学尤其重要。

  试想:学生头脑中根本无“鱼”,又何谈“渔”呢?所以笔者以为学生欲想得到“渔”,那么教师首要的任务必先“授之以鱼”。那么对于海外华文教学来说,“鱼”在哪里呢?

  一、“鱼”在拼音

  拼音是一切华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国内从小学到中学无时无刻不学习,就连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都把字音放在试卷中的第一题,素有“天下第一题”的称号。国内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华校呢?其重要性,其基础性不言而喻。

  拼音是识字的基础,是讲好普通话的前提。

  首先掌握汉语拼音方案。以此为依托,每一部分细讲,讲细。怎样准确发音,如何拼音,声调的位置,音调的把握(包括儿化音,轻声)以及隔音符号的运用等等都要讲明白,讲透彻,真正做到准确无误。

  在我半年来的实际授课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声母和韵母,韵母和韵母的搭配上混淆不清,声调的位置也是胡乱标出,读音也不准确。如“酿”,学生的读音是“nàng”;“酌”拼成“zhúe”,不但拼音错误,而且声调的位置也不对。根据华校的特点,zh、ch、sh与z、c 、s也务必分清。学生分不清的现象是司空见惯,屡见不鲜。

  还有就是常见的特殊字词的变音变调,如“不”“啊”“一”等;再者就是形容词后的叠词要变平声,这虽不常见,但仍要告诉学生,如专修(上)《华文》教材第一篇课文《两个老人》中的“湿漉漉”,学生查字典“漉”是四声,而在“湿漉漉”这个词中词典明确标出是一声;又如《蜜蜂的赞美》中的“黄澄澄”也是如此。

  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还应从常见的多音字上入手给学生系统一下,每篇课文遇到的时候,都应作重点梳理,以此积累,化整为零,丰富学生的字音知识。

  以上几点从小学到中学甚至是专修,要常抓不懈,而且都要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去处理。只有能够掌握拼音的基本知识,正确地发音,口语表达和朗读课文才能有抑扬顿挫,才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或正确地朗读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所谓“朗朗的读书声”并不是那种“唱书”或一个字一个字的“迸书”,若如此,是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所以要朗读,尤其是大声朗读,既锻炼了学生的发音,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二、“鱼”在字形

  字形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点。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的一种表意文字,首先应从产生的根源上和汉字的特点上介绍一下一些常用字。这就不能不说到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的造字法“六义”之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前三种作简单介绍,从甲骨文或小篆上入手分析;后一种从结构特点上作重点讲解,因为汉字中形声字占了比较大的比例。

  常见的如:

  象形:人 女 心 手 目 臣 首 牛 羊 马 虎 鱼 羽 木 米 韭 竹 刀 弓 斤 戈 册 酉 车 山 川 土水 火 田 雨 日 月等

  指事:刃 本 末 元 曰 甘 血 中 丹 天 上 下 十 廿 卅等

  会意:从 北 比 旦 休 伐 好 劣 尖 尘 牧 林 炙 炎 看 甜 众 及 囚 兵 困 采等

  形声:从六种结构特点讲清,即上声下形、上形下声;左声右形、左形右声;内声外形、内形外声。尤其提醒学生的是,形旁和字义有关,而声旁和字义无关。

  在结构分析的同时,从本源上指出这个字产生的含义,学生不但在字音上,还从字义上彻底掌握了这个字,为学习文言文也奠定了文字基础。不仅如此,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偏旁部首的基本含义,也是掌握字义的一条捷径。

  还有就是在上述二者的基础上,如同梳理多音字一样,对于常见的形似字也要作重点梳理,以免“张冠李戴”。

  三、“鱼”在词语

  词语的学习,应先从组词开始。在此基础上:

  ①掌握词性,了解不同词性的语法特点。

  ②积累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其目的就是为了丰富学生们的词汇量。

  ③讲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上说,要让学生明白哪些词是褒义词和贬义词;从语体色彩上说,哪些词是口语和书面语。明白了以上知识,学生就能够在日常口语交际和写文章时准确地运用自如。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候学生不明白词语的含义,直愣愣地望着你,不知道如何回答,更有甚者把批评他的话,当成是一种表扬,其根本原因就是词语积累太少,不懂得词的含义以及如何运用。

  所以,教师在讲课文的时候,扫清文字障碍的同时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不明白的词语查出来,多积累多记忆多背诵。

  对于一词多义,这是华校学生最易疏忽的问题,也是感觉最难的问题,学生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指导学生记忆比喻义或引申义,或在具体语境中去引导学生领悟词的具体含义,因为这往往是日常生活和文章中最常用的。

  对于近义词语的的辨析,要指导学生“抛弃相同的字,留下不同的字”,然后对“不同的字”从分析字的含义上入手,找出“不同的字”在含义及用法上的差别。例如“终止和中止”,我们只分析“终”和“中”就可以了。

  对于关联词语,除去讲清关联词语之间关系外,更要让学生记准不同关系词语的搭配。

  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在课外多积累些熟语,如成语、歇后语、格言等,要做到活学活用。

  至此,我们还需要做的,也是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查字典。其实,学生不会查字典,当遇到生字生词的时候,他只知道查字音,从来不看字词的含义,所以当你讲课文讲到这个词的时候,学生仍一脸茫然。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在查字典时从字音、字形、字义、组词等方面全面理解记忆字词。

  四、“鱼”在句子

  词语的含义,学生弄清楚了,接下来的任务应是造句。

  ①短句。这是大家最熟悉的一项工作,教师在讲课文,学生又真正明白了词语的含义的基础上,对于容易的词语要当堂让学生造句试一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对于不易当时就造出句子的词语要留作课后作业,但要求学生造出的句子,一要内容积极健康,二要有意义。

  比如用“心有余悸”造句,有的学生造的句子是这样的:“昨天老师批评了我上课时胡闹,今天我仍心有余悸。”再比如用关联词语“如果……就……”造句,有的学生是这样的:“如果明天我迟到了,老师就会罚我站。”这些句子造出来语法正确,但却毫无意义。

  ②多个词语串成长句或整句或句群。教师把课文中用到的精彩的词语,如一连串的形容词或一连串的表动作的动词挑出来,让学生仿着写出一段话来,甚至故意把不相干的几个词语放在一起,让学生可以打乱词语的顺序以讲故事或评论一件事或抒发自己情感等形式重新组合词语,造出一个长句或整句来,甚至是句群,教师设定好要求。这样既用上词语造出句子,写出了段落,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更为学生写好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③扩句。学生在弄清句子分类即不同句式的基础上,由教师拟定出句子进行扩句练习。训练时教师要提出要求,拟设两种或多种情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规定的字数,内容表达要么记叙,要么议论,要么抒情。

  如:“我发现路边有一棵小树。”

  要求:A、“我”心情愉快时;

  B、“我”心情郁闷时:

  又如:“近朱者赤”

  要求:A、近朱者确实“赤”;

  B、近朱者未必“赤”:

  这样训练起来,学生有的放矢,比起我们单纯地布置写周记或日记要轻松的多,学生爱写,乐写,写得多了,学生头脑中的素材也就多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也得到了加强。对于基础好的同学还可以鼓励他们写成一篇文章,这样也就克服了学生对于写作文的畏难情绪。

  另外,语文基础知识中的其他“鱼”,比如对于标点符号,只要学生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即可,如逗号、句号、顿号、问号、冒号、引号、书名号;对于修辞方法,只要弄清什么是比喻、排比、对偶、拟人、反问、设问、夸张即可,至于专修教材《华文》上提到的诸如层递、反语、回环等修辞可作一般了解,不必做重点分析,因为国内这几项都已不是教材中的内容了。

  对于篇章结构、表现手法,教师要少讲,不可每篇文章面面俱到,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感情就可以了,因为朗读也是学好语文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试想,学生的基础知识打牢了,头脑中有了“鱼”,那些运用语文基础知识的技能,即“渔”的本领,还会离我们远吗?

  万丈高楼平地起,冰山一角是美丽的,难道支撑着冰山一角的淹没在海面之下的冰山不更伟大吗?

  所以,唯有有“鱼”,才会有“渔”!(庆云一中外派教师 李振华)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凯淇】
    ----- 华文教育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