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播汉语而奔忙的美国人:曾到访中国30余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为传播汉语而奔忙的美国人:曾到访中国30余次

2010年08月16日 16:4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2010年“孔子学院外方项目经理首期研修班”的开班仪式上,施海蒂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她那流利的汉语令台下所有人惊叹。虽然头上已生出白发,但她看起来精力充沛,说到汉语以及中国文化,更是侃侃而谈。凭借着对汉语和中国文化深深的爱,已满50岁的她,仍在为了汉语在美国的传播而奔忙着。

  学汉语的洋硕士

  施海蒂的中国情结源于她的一位曾在中国执教的亲戚。亲戚家中精美的中国古董、旗袍以及传统工艺品使海蒂对这个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从12岁起,海蒂就开始学习中文,大学的专业是国际学(亚洲方向),之后又拿到了汉英翻译硕士学位。1979年,施海蒂第一次来到中国,之后又多次来中国旅游、学习。回到美国后,她一直从事与中文和汉语教学有关的工作。

  在美国,很多夫妇选择收养中国小孩。为了帮助这些美国家长更好地照顾、抚养孩子,施海蒂曾在华盛顿州创办了“亲子汉语”公司,教这些美国父母一些简单的诗歌、摇篮曲等。美国父母们因为疼爱小孩,大多急迫地想学好汉语。这样一来,在美国长大的中国孩子虽然母语会慢慢变成英语,但由于养父母们有一定的中文基础,他们也还能保留一些中国文化的根基。

  教汉语的中文老师

  除此之外,施海蒂还在当地的两所高中教授汉语。她是这两所高中唯一的中文老师,共负责90多个学生的教学工作。“我常常上午去一个学校上课,下午又跑去另一个学校,忙得要命。”施海蒂笑着说。学汉语在美国学生的眼中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施海蒂必须尽量让课堂变得好玩、有趣。她在教学过程中提倡互动型和任务型教学,即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多让学生用汉语完成某项任务,这比背字词、课文等枯燥的方法更有效。在教学过程中,她还会渗透许多中国文化,如中国的节日、礼节以及中国人对于家、国的概念,等等。课堂形式也很丰富,如放映照片、录像,或者请中国朋友到课堂上做介绍。施海蒂执教的一所高中和清华附中已有5年的友好学校关系,每年两校都会互派学生开展交流活动。作为带队老师,施海蒂已30余次到访中国,可以算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通了。“我有好几个学生高中毕业后都选择汉语作为他们的专业,有一个学生现在正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汉语。看到自己的学生在汉语上有所发展,这是最让我高兴的事。”说到这儿,她满脸自豪。

  传播汉语的志愿者

  除了办公司、教汉语,施海蒂还热心于各种各样有关汉语推广的非盈利性组织活动。目前她参加了华盛顿州中文教师协会、华盛顿州孔子学院、华盛顿中国艺术文化委员会3个非盈利性组织。在这3个机构中,她都是志愿者,需要经常奔忙于各个组织之间,参加各种会议、活动。对于这种忙碌的生活状态,她说:“虽然我每天都很忙,但我觉得很开心,因为我很喜欢汉语传播这个工作。”

  这次施海蒂来中国,是应国家汉办的邀请,参加“孔子学院外方项目经理首期研修班”。在这次研修班上,施海蒂收获很大,不仅了解到很多关于国家汉办的情况,还和来自23个国家的学员进行了思想、经验等方面的交流,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施海蒂为此次中国之旅办签证的那天正好是她50岁的生日。她人生中的无数个日子都在为了汉语的传播而奔忙着,包括她的生日。我相信,凭着对传播汉语的极大热忱和对中国的深厚感情,施海蒂会让更多的美国人开始了解汉语、学习汉语,并和她一起,为了汉语的传播而作出贡献。(温玉婷)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凯淇】
    ----- 华文教育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