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海外热心人士为华教无怨无悔:历史悠久历程坎坷

2011年11月04日 10:3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广大华文教育工作者今天所从事的,就是广育中华民族之‘根’,塑造中华民族之‘魂’,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伟大事业。”

  魂系中华

  我们常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教育。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2010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开营式上指出: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说:“广大华文教育工作者今天所从事的,就是广育中华民族之‘根’,塑造中华民族之‘魂’,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伟大事业。”

  “与其他国家的侨胞相比,我们的海外侨胞对祖(籍)国的感情似乎特别深厚。”国侨办副主任赵阳如是说。“让子孙后代学好中文,永远记住自己是华夏儿女,是龙的传人。”菲律宾华人企业家陈永栽说出了海外侨胞的心声。

  心系华教

  海外华文教育历史悠久,历程坎坷。这其中凝聚着众多有识之士和一代又一代华文教育教师的心血和汗水。

  热心华教的人士四处奔走,为华校集资筹款,争取各方支持。比如,菲律宾拥有大大小小175所华校。其中相当一部分都要靠董事会和当地华人商会的捐助支持。陈永栽就是热心华教的典范。多年来,他每年都资助近千名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回中国参加各类夏令营活动;资助华文教师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教学技能;支持在菲律宾华社开展各类活动等。在第二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上,陈永栽获得了国务院侨办与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授予的“热心华文教育杰出人士”荣誉称号。“支持和帮助海外华文教育事业,是每位华侨华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陈永栽呼吁海外侨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尽己所能帮助并支持所在国的华文教育,让子孙后代学好中文。

  一方是热心捐助华教事业的有识之士,另一方则是不计名利辛勤耕耘的华文教师。西班牙马德里中文学校校长叶玉兰说:“在异国他乡从事华文教育,传播民族文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华文教师们在艰难的教学条件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始终坚守在华文教育第一线。”

  情系未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虽然一路风雨,但是海外华教的生命力却始终顽强,如今更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在热心华教侨胞的大力支持下,在国侨办等国家相关部门的关心帮助下,海外华教的办学条件日益改善。西班牙马德里中文学校是第二批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之一。该校创办于1990年,最初,学校只能租借当地公立学校的校舍,受制于人,先后6次变更校址。现在,他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校舍,并更新了教学硬件设施。

  许多海外中文学校还与当地教育系统建立了良好的联系。美国黄河长江中文学校校长顾丽青介绍:“原来,我们学校面对的学生是从4年级到8年级。9年级是美国的高中,许多高中课程里都有中文课。但是,金融危机以后,由于资金问题,一部分高中砍掉了中文课。我们就申请了高中学分班,在我们学校学中文的学生也可以拿到8个学区都承认的高中学分。这对孩子的鼓励很大。”

  “我们在海外办华文教育的确辛苦,但大家都无怨无悔。我们远离祖(籍)国,但我们并不孤独,因为华夏文化始终与我们相随。国务院侨办等单位代表祖国母亲始终站在我们身后,给予我们有利的支持!”美国波士顿剑桥中国文化中心校长陶凯的话正是海外众多热心华教人士的肺腑之言。(记者 张红)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凯淇】
    ----- 华文教育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