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暨大最年轻博导陈填烽:是老师也是同龄人

2011年11月09日 09: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广州11月9日电 题:暨大最年轻博导陈填烽:是老师也是同龄人

  作者:彭梅蕾

  我们赶到时,门刚好是敞开的,两个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正在里面聊天。虽然事先知道是80后博导,及至见面,仍不免惊讶。相比于教授、博导,面前的这位陈老师看上更像是个大男孩——格子衬衣配牛仔裤,脚上则是一双运动鞋。心里由不得暗想,果真是80后啊。寒暄过后,采访开始进行——是理工科人特有的快语速,干净利落,毫不拖沓。

  “我不喜欢最年轻的博导这个称谓”

  2008年,自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博士毕业的陈填烽再次回到母校——暨南大学。只是这一次,重新回到校园的他,已经是化学系的一名副教授了,“学校给了实验室和办公室”,从前的“陈同学”在事隔3年之后就摇身一变,成了“陈老师”。

  也正是这一年,为了促进学科建设发展和学科结构调整、提高科研教学水平、帮助中青年优秀教师成长,暨大推行了教学改革,鼓励优秀的讲师在同等条件下申请硕士生导师、优秀的副教授在同等条件下申请博士生导师。看着条件符合,陈填烽也试投了申请。

  2008年12月24日,暨南大学第九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批准了新遴选导师的名单。陈填烽作为学校引进的境外学术机构高水平特需人才名列其中,成为暨南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当时的陈填烽还只有27岁。1981年出生的他成了名副其实的“80后博导”。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随着国内各大高校相继改革博导评审办法, “80后博导”已非暨大专属名词。 单是在2010年,就有西南政法大学的施鹏鹏,天津大学的庞慰,西电科大的杜兰和王从思先后加入这个队伍。

  而伴随着这个光环升起的,还有来自各方面的广泛质疑。

  “一开始也担心,毕竟你的学生有的比你年龄还大,你的生活阅览都没人家丰富,你又怎么去教育人家。”陈填烽坦言自己也面临过这样的压力。

  其实在国外一些高校,只要你足够有料,讲师也是可以带博士生。博导只是一个职位,二三十岁就成为博导的大有人在。只是在国内,由于各种因素的考量,长期以来,只有正教授才有资格申请博导,所以,博导也因此被赋予了许多职位之外的深意。

  “年轻并不能真的代表什么,只是年龄小了几岁而已嘛,我更希望别人能说,‘陈填烽,你做得很好,你够格做这个博导’”,采访中陈填烽特别表示,自己并不喜欢“最年轻的博导”这个称谓,面对质疑,他选择好好做事。今年,他一共带了3个硕士,1个博士,外加2个博士后。“虽然总体偏少,但是带学生不在多而在精”。

  谈到跟前辈教授最大的不同,陈填烽表示,由于年纪尚轻,工作的时间也不长,所以没有那么多的行政事务缠身,“大部分时间还是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花在教学上的时间也多一些”。成为博导以来,陈填烽经常跟学生一起泡实验室,亲自指导学生实验,“或者帮学生修改英文论文”。

  逆水行舟,“少”进则退

  1999年,陈填烽进入暨南大学,成为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的一名普通的本科生。适逢世纪之交,媒体都在大肆宣扬“21世纪是个生物的世纪”,高中老师们也鼓励学生报考理工科。“读化学的话,一方面创造性比较强,再就是就业面比较广”,18岁的陈填烽正是抱着将来能找份好工作的念头报考了暨南大学化学系。“当时还是很实在的,根本没想要走研究这条路,更没想到会走这么远。”说到这里,他不好意思地笑笑,“本来打算读新闻学双学位,还去听了一个学期的新闻传播概论。”

  但是,新闻学科的新鲜刺激也并没有给陈填烽带来学习兴趣上的洗礼,而对于本专业的兴趣也仅仅只是局限在小试牛刀地发了几篇科研论文。

  转折出现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这一年,陈填烽以班级前两名的成绩被保送研究生,并在导师郑文杰教授的指导下,开始进入实验室做研究。正是在实验室短短的半年时间内,陈填烽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做出来的东西可能真的就成为一些药物,觉得很开心。”

  明确了兴趣所在的陈填烽开始全心投入到实验室生活中。多年以来,陈填烽一直谨记长辈们的教诲——逆水行舟,少进则退。“现在各种竞争都很大,已经不是‘不进则退’,而是‘少进则退’了。”正是秉承这种“少进则退”的危机感,陈填烽走出了一条跟同龄人不太一样的路。2005年,由于研究生期间的优异表现,陈填烽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并于同年6月份,获许提前一年硕士毕业。而与此同时,学生期间的研究成果也获得了香港中文大学的认可,2005年8月,陈填烽顺利进入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攻读化学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

  2008年至今,已经结束了求学生涯的陈填烽仍前进在路上。2010年,作为暨大科研教学的骨干分子,陈填烽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而就在成为博导的近三年时间,他又先后在Biomaterials、Inorganic Chemistry及Cell Mol Life Sci等主流杂志发表科研论文28篇,并成功申报了8项国家专利。并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暨南大学科研培育与创新基金杰出人才项目、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科研项目多个。

  由于跟学生的年龄差距小,课余时间,陈填烽经常混在学生堆里。“跟学生一起去爬山啊唱K啊,在一起就像朋友一样。”学生遇到事情有时候半夜电话过来,陈填烽也照接不误。时间长了,即使是感情上的问题学生也都乐意会找他倾诉。

  但是在教学上,陈填烽丝毫不放松对学生们的要求,“研究生的论文一定要用英文写,这对理科生很重要,” 刚开始学生大都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陈填烽就先找来一些中文文献让学生看,两个月后,再慢慢加入英文文献,最后再让学生把所有看过的中英文文献做一个综述。这样一个学期下来,不仅学生的理论素养有所提高,英文论文的写作能力也有了一定突破。

  虽然入门时间并不长,但是陈填烽在经过两年多的历练后,在教学上已颇有心得,“要学会把自己摆在跟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去跟学生沟通,这都是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学到的,我希望能把这个理念继续传递下去” 。(完)

分享按钮
    ----- 华文教育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