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生教我读庄子——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美国学生教我读庄子
2010年01月11日 15:49 来源: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当年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的时候,有人邀请大儒马一浮去北京任清华国学院的导师。马一浮先生拒绝了,他的理由是“但闻来学,未闻往教”,只有学生上门求教,没有老师送学上门的道理。先生以堂吉诃德式的精神维护着儒家的师道尊严。要是他老人家得知今天随着三百所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大洲的建立,成百上千的中国老师“往教”,奔赴世界各地传扬中国语言和文化,他不知要作如何的感想。

  其实,“往教”常常会变成“往学”。上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哲学家罗素被当时的文化学术界恭敬地迎来中国,视为文化导师。而这位哲人自己并没有飘飘然,他说,随着在中国过去的每一天,他做老师的心就减少一分,做学生的心随之增长一分。同样的道理,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的孔子学院,不仅应该让世界了解中国,而且应该成为同其他文明交流和学习的机制。教学相长不是一句空话,我的亲身经历让我深有体会。

  在美国中阿肯色大学孔子学院教中国文化和在中国不一样。同中国学生谦虚受教的作风不同,洋学生发言大胆,思考积极,从自己的文化背景出发,往往对中国文化作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理解,而这背后常常有发人深省的东西使我受益匪浅。讲讲发生在我班上的一件事。

  有一次,中国文化概论课讲到《庄子·齐物论》中“朝三暮四”的故事。这个故事中国人大都耳熟能详。说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人,遇上了饥荒,要削减猴子的口粮。他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揭露狙公玩弄的骗术,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我问学生这个故事的意义是什么,他们的回答令我哭笑不得。他们说,猴子饿了一个晚上,当然早上吃四个橡子会让他们高兴。这个回答让我瞠目结舌,无可辩驳,却又若有所悟。文本摆在那里,理解是各人的事。到底谁更读懂庄子了呢?文本同读者的关系很复杂,在读庄子这个故事的时候,尽管我们鄙视狙公的机巧和狡诈,中国读者大概不会把自己放在猴子的地位。缺乏心机的美国学生以自己的朴拙解读庄子,谁又能说他们误读了庄子呢?这种创造性的误读,不正歪打正着地揭示了庄子的深意吗?绝圣弃智的老庄哲学,不是供人亵玩,自我安慰的玩意儿,而是疗救文明之病的苦口良药。鸥鹭忘机的境界,我却在同这群天真烂漫的学生共同学习时无意中走进去了,而且乐不知返。有时我想,他们还需要读庄子吗?

  明日请读《怀远犹须乐府新》。(庄国欧)

    ----- 华文教育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