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入“千万货款”风波 惠普紧急内部调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卷入“千万货款”风波 惠普紧急内部调查
2009年05月28日 11:12 来源:人民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面对金融风暴,IT厂商短暂的抱团行动看似取暖有方,但也暗藏了诸多不确定因素。

  日前,一则“惠普(中国)公司欺诈物流公司越海科技千万元货款”的消息在IT渠道圈内流传甚广。

  事情起因是2008年11月,惠普深圳公司联手越海、腾讯组建的“国内首个一体化电子商务供应链平台”。

  “当时我们并没有太多顾虑,毕竟惠普是一家大公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收取千万元货款之后的惠普公司,并未按照承诺进行货品的推广。”昨日,国内IT物流企业越海科技业务经理陈迪文在电话中对记者表示。

  惠普(中国)方面新闻发言人表示,这个事情正在内部调查中,暂时没有进一步的消息。据知情人士透露,5月26日下午,由惠普(中国)公司副总裁邵冬牵头,惠普召开了紧急会议研究“千万元货款”的处理方法。

  许诺“库存不超2个月”?

  一位自称越海科技公司工作人员的人在相关网站上称,2008年10月,惠普深圳公司总经理徐锴俊与越海科技、腾讯拍拍网洽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网络销售。“越海科技在中间起到商务以及物流的平台。按照惠普的指令把货物先买断,再进行网上的咨询和销售。同时,惠普会进行各地的大幅度宣传以及人员的配合来主导整个运作。”

  昨日,陈迪文证实了上述合作模式。但她表示,在越海将惠普价值千万元的2000多台产品买断后,惠普并没有开展宣传以及进行配合。

  “其实当时公司也有所顾虑,因为越海科技只是一家物流公司,如果为惠普背负库存,一旦项目没有惠普设想的顺利,这些库存应当怎么处理?”上述工作人员称。但让越海科技最终达成合作的是,徐锴俊曾口头许诺,惠普绝不会让库存超过2个月时间。

  “从我们发现惠普推广方面出现问题时,就开始催促对方。千万元的货款以及库存对越海的资金多少有所影响。”陈迪文称。另一家合作方腾讯拍拍网同样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关键人物已离职

  据悉,2008年底三方签约时,徐锴俊就曾表示,以前惠普物流要经过经销、代理等多个环节,如今这些中间环节都可以省去了。选择越海物流,将复杂的供应链管理变得“一步到位”,不仅大大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成本。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合作最终破裂,并让惠普(中国)背上“欺诈”之名?

  昨日,记者致电惠普(中国)公司得知,徐锴俊已离职。惠普(中国)方面新闻发言人表示,这个事情正在内部调查中,暂时没有进一步的消息。

  据知情人士透露,5月26日,惠普(中国)高层下午召开组织会议,商讨关于与越海、腾讯公司千万元货款的处理方法。该会议由惠普(中国)副总裁邵冬牵头。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邵冬表示,她刚刚获悉公司与越海有上述合作,“非常理解”越海的急切心情。但她也表示,从书面合同信息看,并没看到所称的“口头承诺”——库存不超过2个月时间。

  陈迪文告诉记者,目前越海已经对库存的巨量惠普电脑暂停推广,等待惠普(中国)高层的处理。同时,越海也将2008年底与普惠签订协议的相关凭证递交普惠。

  行业观察

  PC压货引发渠道商跑路

  “在IT界,PC商向下压货,收取货款后不遵守口头承诺并不少见,但合作方仅凭合同文本去理论胜算并不大。”昨日,一位IT业资深渠道分析人士称,此前,外资PC巨头戴尔与中国物流合作方中邮也因涉嫌商业欺诈对簿公堂。按照戴尔方面规定,中邮拿货时预付50%货款,但由于戴尔并未配合产品后期推广,中邮拒绝支付剩下50%货款。

  “上游厂商向下压货,又不帮忙渠道出货,造成产品砸在经销商和物流公司手里,这样的情况很普遍。”上述人士称,最恶劣的情况是,经销商一旦可以将手中货款变现,或者无力支付日常开支时,就会选择跑路。

  2008年,曾是惠普(中国)核心经销商的广州IT渠道商红尔丰因经营出现问题、资金链断裂,选择不顾债务和未结货款,丢铺潜逃,导致惠普(中国)遭受了数百万元损失。

  “其实惠普(中国)与越海的关系,看来并非合作,而是前者将后者视为大客户。”分析人士指出,为了完成业绩,PC业务员更乐意将产品以低廉价格向下直销,而下家如何再销售,都与惠普业绩无关。

  大参考创始人李易认为,单从《合同法》上看,惠普(中国)公司也许不用承担法律责任,但折射出其渠道管理混乱,销售层信用缺失等问题。

  由于受到金融海啸冲击,市场需求放缓,迫使PC商与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寻求“抱团取暖”的应对方式。国内PC品牌联想去年也在C2C电子商务网站淘宝网上组建了网络旗舰店。(任思强)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张艳红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