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打造低成本健康时代 做次体检50元“搞掂”——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深圳打造低成本健康时代 做次体检50元“搞掂”
2010年03月17日 12:55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只需花费50元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心电图等10余项体检,一滴血便可提早查验心血管疾病隐患、不需活检便可查肝硬化……低成本健康的高科技时代正在向老百姓走来。

  这些技术均来自中科院深圳技术研究院的低成本健康技术创新团队,背后是国家3200万元科研经费的强大支撑。而作为广东省首批海内外创新科研团队,该团队将获得至少3000万元以上的经费。

  社康中心是推广重点

  备受关注的医改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有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们也在为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尽己之力。

  “所谓低成本健康,是指对于从健康到疾病这一系列中间状态进行长期、实时的检测和辨识,以达到预防疾病和治未病的目的,”先进技术研究院樊建平表示,“低成本健康的核心关键,是技术上有所突破,要求技术含量更高。”

  据统计,目前九成的国内重大医疗设备为国外进口,而全国至今仍没有成规模化的医疗健康技术基础研究和产业支撑资源。而先进技术研究院承担的项目试图在此方面突破国外的垄断,实现自主创新。

  先进技术研究院的郑海荣博士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一些技术陆续走出实验室转化为商业产品,能够真正服务老百姓。

  而记者调查了解到,尽管当前全市近640家社康中心已实现社区全覆盖,但其医疗服务并不能满足群众需求,除了人员、资金问题外,设备不过硬是一个重要问题。而低成本的便利性设备能够解决社康中心的短板。

  先进设备有多厉害?

  查肝硬化不用活检

  在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实验室里,一台类似于B超仪的机器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有了这个,肝病患者就不需要活检,也能准确地检查出是否有肝硬化,对于我们来说,绝对是好事。”郑海荣博士介绍说。

  郑海荣博士告诉记者,目前进口国外一台无创肝硬化检测仪,价格至少要160万元以上,检查一次的费用也在200元以上,而这台检测仪成本价在10万元以下。以后,肝病患者检查是否存在肝硬化问题,除了不需忍受活检的痛苦以外,检查的费用有望能降到原来的五分之一以下。

  “手机”显示心电图

  在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实验室,还有各种新奇的医疗仪器。

  记者还看到一块看似普通的“手表”,可是它能显示人的收缩压、心率和舒张压。而一部“手机”居然还能显示人当前的血压和心电图。

  躺在床上完成体检

  一站式体检床可以将设备与档案管理系统结合在一起,这意味着市民一躺在床上检查,就同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在宝安西乡桃源居社康中心四楼的检查室里,记者看到了刚刚完成安装的体检床,“这个体检台可以测血压、血氧、心电图、做彩超……加上全科诊疗仪,唯一不能做的只剩下X光,我们只需要准备一个房间和配一名医师,居民一躺在床上,身体的‘健康数据’就能被检测出来,而且只需要负担必要的化验费用就可以了。”该中心的医生秦红表示。

  “在深圳的社康中心已经投入了几十台,预计最终将投入300多台,让居民不出社区‘一站式’体检全身(不包括抽血和X光检查),而费用则控制在50元以内。”先进技术研究院的郑海荣博士说。

  技术成果转化率仍较低

  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表示,目前该院的技术中与企业应用相关的有140个,这仅占到所有项目的13%,技术成果转化率虽然比内地别的城市好,但是相对而言仍然比较低,“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企业对市场的灵敏度较高,他们通过对市场的把握来选择科研技术的价值,以将其产业化”。

  在2009年的高交会上,低成本健康研究中心不经意地“邂逅”了一家企业,引来了该企业100万元的科研经费,一辆光、磁原理结合中医的脉理论的中医按摩椅在短短的几个月后诞生了。

  扎实的前期基础研究,再结合企业敏锐的“嗅觉”,科研人员再调整科研目标,郑海荣认为这大大有利于低成本健康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推出的都是一些接近成熟的技术,前期的研发由国家资金支持,与企业合作后,半年到一年时间左右,就能‘产’出‘结晶’,一方面大大减少了企业的科研负担,另一方面让科研成果的转化迅速且有效。”郑海荣表示。(鲍文娟 廖嘉明 徐若岚)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