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药物应多饮水 不宜用饮料送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口服药物应多饮水 不宜用饮料送服
2010年04月06日 14:01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服用药物最好的送服液体是水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生病了要吃药,这是孩子都知道的事儿。可是这药怎么吃才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有些人习惯吃药时用饮料送服,有些人服药期间喜欢喝两盅,这些做法正确吗,会不会对身体有影响?这些问题还是请专家给大家解释一下吧。

  本期专家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药品科主任张志清

  口服药物多饮水

  口服用药时,应适当饮水送服,切忌干吞药片,以免药物附于食管壁,造成对黏膜的损伤,甚至引起溃疡出血。对溶解度小而服用剂量较大的药物,增加饮水量可以增加其溶出量,提高血浆药物浓度,增加药效。对于刺激性的药物,若胃中没有足够的水分稀释,会造成局部药物浓度过高而刺激性增大,致胃部溃疡。发热时服用阿司匹林,喝水少既不利于发汗降温,还会发汗过多而引起虚脱。在服用下列药时,宜多饮水:平喘药、利胆药、抗痛风药、抗尿结石药、口服补液盐、磺胺药。

  用药时间不同对药效也有影响。空腹服药,有利于人体对药物的迅速吸收和充分利用。但空腹服用消化道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水杨酸钠、吲哚美辛、硫酸亚铁、黄连素等,可加重刺激症状,引起恶心、呕吐甚至溃疡出血,应在饭后半小时服用。对于抗帕金森病药左旋多巴,高蛋白食物会抑制其吸收,因此服药期间不能采取高蛋白饮食。维生素E、维生素A等脂溶性药物在食用油性食物后服用,更有利于药物吸收。

  不宜用饮料送服药

  服用药物最好的送服液体是水,不恰当的饮用各种饮料可能会影响药效或引起其他不良后果。

  1、茶:富含鞣质,鞣质可分解成鞣酸,容易和药品中的蛋白质、生物碱、金属离子等发生相互作用。茶不宜与含铁药品同服。此外,许多含生物碱的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碱、可待因、利血平、胃舒平及黄连素等,也忌与茶同服。含蛋白质的消化酶类制剂,也会与鞣质结合而降低药效。此外,茶叶中含咖啡因,具有中枢兴奋作用,可拮抗镇静催眠药的作用,降低其药效。

  2、 可乐和咖啡:可乐与咖啡都有兴奋神经中枢和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不宜与镇静药、抗组织胺药及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同服,否则会降低以上药物的疗效或加剧胃肠道毒副作用。

  3、 奶制品:不宜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异烟肼等药物同服,否则影响胃肠道吸收,减弱抗菌作用。

  4、 果汁:新鲜果汁富含果酸,可导致许多药物分解,不利于药物在小肠内的吸收而使药效下降。红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及磺胺类抗菌药,遇到酸性液体容易迅速分解,不仅降低药效,还会产生有害中间体从而增加毒性。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双氯芬酸、布洛芬等,本身对胃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与果酸同用则加剧其对胃肠道的刺激,严重的甚至可导致胃粘膜出血乃至胃壁穿孔。复方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剂也不宜用果汁送服。橙汁对一些由肝脏代谢的药物有干扰,可以阻碍其代谢从而增强毒性。他汀类调血脂药等禁用橙汁送服,服药期间也尽量不要饮用橙汁。

  下列药物用药期间不能饮酒

  酒类中含有不同浓度的乙醇,有些药物是不能与酒类同用的,否则会引起药效的改变或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1) 吗啡:酒精同吗啡合用会产生协同作用,可能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2) 解热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等,本身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如果服用该类药物时大量饮酒,可使胃肠道黏膜受到药物和酒精的双重刺激,甚至引起消化道溃疡或出血。

  (3) 降糖药物:如格列苯脲、二甲双胍、胰岛素等,服药期间大量饮酒可引起头晕、心慌、出冷汗、手发抖等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发生低血糖昏迷。

  (4) 抗心绞痛药:如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及硝苯地平等有扩张血管作用,服药时饮酒可引起血管过度扩张,导致剧烈头痛、血压骤降甚至休克。

  (5) 降血压药:如硝苯地平、肼苯达嗪、地巴唑等有血管扩张作用,与酒同服,很容易出现低血压。

  (6) 抗过敏药。

  (7) 止血药和抗凝血药。

  (8) 利尿药: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能通过排尿降低血压,酒精也有扩张血管作用,服用利尿药同时饮酒可能出现头晕、直立性虚脱等症状。

  (9) 抗抑郁药。(本报记者 果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