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结核病高发 新生儿应接种卡介苗预防——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春季结核病高发 新生儿应接种卡介苗预防
2010年03月23日 16:17 来源:西安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明天是第15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我国的宣传口号是“遏制结核,健康和谐”。在传染疾病中,结核病是死亡率非常高的疾病之一,而我国结核病人总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特别是近年来,由结核病而产生的结核病耐药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耐药结核病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春季是结核病高发季

  昨日,记者在西安市结核病医院六病科了解到,今年1月—3月的门诊量较往年有增高趋势。余德美主任告诉记者:“我省是一个结核病大省,防治形势较为严峻。”余主任介绍,结核病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人体除了指甲、头发外,各个部位都可能患结核。临床表现多为低热、消瘦,乏力、咳嗽、咯血等慢性过程。省人民医院呼吸科孙主任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排菌病人,肺结核病人通过打喷嚏或者咳嗽将含有结核菌的微沫散播于空气中,其他人吸入结核菌就有可能被传染,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在校学生和其他慢性病患者。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为何结核病还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孙主任解释,由于春季病菌活跃,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期,所以极易发病。此外,正因为医学不断进步,使得更多的综合医院和传染病防治机构加强疾病筛查工作,使结核病患者的发现率和转诊率都大幅度提高。他表示,和任何疾病一样,结核病的治疗之路也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久将来,结核病也有望可以像感冒发烧一样便于治愈。但目前,结核病只能依靠药物和手术治疗等方法治疗,但由此也产生不少问题。

  耐药结核病率居高不下

  省结核病防治所结核外科陈其亮主任医师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医生发现常用药物对一些结核病患者体内的结核菌毫无作用,出现了耐药结核,并且逐步发展为单耐药结核、双耐药结核、多耐药结核以及泛耐药结核。顾名思义,单耐药结核就是对一个常用药物产生耐药性,双耐药结核和多耐药结核就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药物产生耐药性,而泛耐药结核就是对大部分治疗药物都产生耐药性。据悉,每年我国新增耐药性结核病患者12万人。专家分析,结核病耐药率之所以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初治患者不规范治疗导致。

  陈其亮说,门诊上经常会碰到因为不重视治疗,用一段时间药物便自行停药导致患耐药性结核病的患者。治疗方案不合理,用药剂量不足,服药方法不当,疗程不足或间断用药,选用药物顺序不当都容易产生耐药性。此外,有的患者不到正规医院治疗,医务人员没有全面落实全程督导管理,造成病人不规律治疗,药品供应不充足、种类不全或质量存在问题等影响疗效,也是产生耐药结核病的原因。最后,陈其亮提醒,如果病人感染的结核菌对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抗结核化学药物产生耐药性,治疗起来就比较困难,有可能会成为不治之症,所以规范治疗极为重要。同时,接种卡介苗和合理饮食对配合药物治疗也很有必要。

  提前预防接种卡介苗

  因为结核病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所以只能从源头上阻截,但毕竟难以防范,所以新生儿和婴幼儿应及时接种卡介苗。但卡介苗的接种成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国家规定,孩子出生12—16周,家长应带其到相关的接种站进行结核菌素试验,以监测卡介苗是否已产生免疫反应。如果发现接种失败,可及时进行补种。此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增强免疫力、降低易感性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基本原则。提高公民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对着他人打喷嚏或大声说话;室内经常通风换气,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对已感染结核杆菌并有较高发病可能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预防。

  陈其亮指出,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蛋白质分解代谢显著增强,造成蛋白质过多分解,出现蛋白质、热量不足,因此,科学增加营养和调理饮食,对结核病患者来说,有助于增加机体免疫力,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疾病早日痊愈。多选用新鲜的蔬菜、水果、鱼虾、动物内脏和蛋类。牛奶和奶制品至今仍被认为是结核病人最好的食物。此外,肺结核、肠结核病人有可能出现贫血,因此要注意补给如肉类、蛋黄、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等含铁丰富的食物。总之,结核病病人的饮食一定要营养全面,要注意全面调配,提倡食物多样,荤素搭配。不需忌口,但要避免辛辣等刺激性调味品。禁止饮酒,酒精能使血管扩张,可加重肺、气管等结核病人的咳嗽、咯血等症状。(记者 成程)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