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断离13小时再植成活 六旬老人写书纪念——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手掌断离13小时再植成活 六旬老人写书纪念
2009年09月28日 17:33 来源:云南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事情过去45年了,可在年过6旬的作家陆政英心中,“那一天的事情仍历历在目,刻骨铭心”。她被锯断长达13个小时的右手竟然再植成功,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这一次手术,不仅为陆政英换来了新生,更创造了一项世界医学史上的奇迹,被载入史册。

  2002年,陆政英用再植成功的右手,以亲身经历写成的长篇纪实文学《断翅飞翔》在云南出版。“这是一个时代的奇迹。”陆政英在书中这样写道。

  意外断手 货车疾驰13小时送她求医

  事情要从1964年11月26日上午说起。

  那天,19岁的青年女工陆政英正在曲靖市罗平县八大河南盘江木材水运作业所锯木料。突然,她的右手因用力过猛,朝工作台上飞速旋转的电锯滑了过去……

  陆政英本能地缩回右手,左手一下子抓住正往地上坠落的右手掌,还没等她感觉到疼痛,鲜血已喷涌而出,瞬间便染红了地上的锯末。

  作业所的医生迅速赶来。这位姓吴的医生给她的右上臂扎紧了止血带,又给她注射了止血针剂。吴医生没有触碰手腕断口处血肉模糊的伤口,只是迅速地用酒精擦去断裂处旁边的血污,然后用一层层消毒的辅料、棉垫敷住伤口,缠上绷带,再用夹板固定。

  正是这位吴医生的正确处理,给陆政英的断掌再植手术创造了机会,专家事后告诉她:“伤口处理得非常好,没有动断处的伤口,减少了伤口感染的机会。”45年后的今天,陆政英仍念念不忘那位后来出国定居的吴医生,一直没有放弃寻找他的联系方式。

  当天13时30分,一封加急电报从罗平县邮政局发往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我所急送断手患者到贵院急救,今晚十点可到。南盘江木材水运作业所。”15时50分,这封加急电报转到了省一院外科副主任、骨科副主任医师丁建华手上。

  一年前,上海市的医生刚刚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例断手再植手术。但从电报时间来看,就算陆政英一到医院就立即实施手术,其右手断离时间也至少有10个小时。当时国际上所有医学文献均记载:任何动物的肢体断离6个小时以上,断肢组织就会逐渐坏死,即使血液循环恢复,肢体仍不免死亡,还可能产生中毒性反应,引起整个机体死亡。如果伤口出现感染,不但再植不能成功,还会导致败血症等严重的问题,危及患者生命。

  省一院院长、外科专家苏树言一锤定音:“首先做好接手的准备,病人来了再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全院立即行动起来,相关科室把手术器械和药品准备齐全。

  “是不是罗平来的?是不是送断手伤员的?”深夜12点,一辆货运卡车开到省一院前,直接从早已打开的大门口直驶到手术室门口,医生立即围了上来。

  9小时手术 医生凭肉眼缝合血管

  陆政英手上的夹板和纱布被拆了下来。她的右手手腕关节被锯断,手掌和手臂之间桡骨、尺骨、肌腱、神经和动、静脉血管等全部被锯断,只有部分皮肤和软组织还连接着。最严重的是,手掌断离的时间长达13个小时,部分组织可能已经在坏死。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医生们面前,接还是不接?

  “医生,请把我的断手接好……”陆政英忍着剧痛恳求着。随后一个东西轻轻地捂住了她的鼻子,她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医生给她做了全身麻醉。

  “首先要把断掉的骨头接起来,再接通血管,使断肢恢复供血,然后是神经、肌腱等组织的重新连接。”陆政英当年的主管医生方睿才回忆说,最难接的是血管,当时医院连缝合血管用的特细手术线、手术针都没有。加上陆政英身材瘦小,手腕处的血管只有火柴棒那么粗,缝合的难度可想而知。

  医生们将做阑尾炎手术使用的手术线拧开,从三股中抽取一股,用来缝合血管。没有显微镜,主刀医生丁建华等专家凭着一双肉眼,一针一线地将陆政英断手处的血管、神经、肌腱等组织一一缝合起来。因为陆政英的断手缺血时间太长了,再耽搁,肌肉等组织会坏死得更厉害,医生们决定打破常规:先缝合动脉,再缝合静脉。动脉接通以后,血液很快就流进断手里,陆政英冰冷的右手掌开始有了一丝热度。

  手术从27日凌晨一直持续到上午9点钟。断手接上了,只是完成了整个断肢接活手术的第一步。术后的抗感染、抗肿胀等难关,随时都有可能使之前的手术前功尽弃,万一出现感染、肌肉坏死等问题就必须截肢。

  半年治疗 女工享副省级待遇

  陆政英一觉醒来,已是27日的黄昏。医院给她安排了一个单间病房,病房里的护士24小时值班。为了防止感染,医护人员进病房都要换上严格消毒的工作服,病房内还配备了紫外线消毒灯等设备。

  1964年12月17日清晨,陆政英发现窗外下起了雪。护士说:“昆明很少下雪,你看,连老天爷都在帮助你呢。”此时,陆政英正面临着伤口感染和肿胀的双重困扰,但乐观的她仍时常在自己的病房里放声歌唱。方睿才说,陆政英的右手能够再植成功,除了当时全院上下的协力合作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伤口的初期处理很好;二是当时气温比较低,缓解了断手坏死的速度。

  手术一个多月后,因为抗菌药物的副作用,陆政英吃不下饭,食物吃进去就会吐出来。尽管社会物资紧缺,医院仍然决定:“给她开‘点餐’,她想吃哪样就给她做哪样。”

  陆政英回忆说,医院还给她使用了一种名叫“丙种球蛋白”的进口药物,一支5毫升的药价值42元,而且由于进口药物数量有限,平时只有副省级以上的领导才能用得到。“那时候,我的月工资只有33元。”而每打一次针得注射两支,相当于花掉了她两个半月的工资!

  断翅飞翔 著书纪念医学奇迹

  1965年4月18日,《光明日报》刊登了陆政英断手再植成功的报道。5月8日,《云南日报》以头版头条的位置报道了此事,并用两个版面详细报道了手术的情况。

  1965年4月26日,国内一位著名外科专家去意大利参加一个国际医学会议,途经昆明转机。听到省一院介绍的手术全过程后,这位专家兴奋地说:“你们创造了奇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马上要求医院整理一份资料,用快件寄到他参加的这次国际医学会议上,专门向世界医学同行们介绍了这例手术。不久后,国际权威医学杂志也发表了陆政英断手再植的文章。

  1965年9月底,陆政英出院回到了原先的工作岗位,之后结婚、生子。1985年,40岁的陆政英考上了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为了一名大学生。2002年,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用曾一度断离的右手一字一句写出的《断翅飞翔》长篇纪实小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她在书中这样写道:“我的血管里,永远流淌着云南人民的血。”

  该书出版后,她特意来到昆明,用稿费买了50本书送给省一院。“这样一个发生在云南的、载入云南医学科学史册的故事,我这个当事人,想用文学的形式,将其保存。其真实性,毋容置疑。”(都市时报 侯玉才)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