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药品独家配送改革在争议中搁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甘肃兰州药品独家配送改革在争议中搁浅
2010年02月09日 09:44 来源:工人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日前,兰州市卫生局公开宣布:“药品集中配送在一家医院试点成功后,将从2010年2月起推广到全市的5家重点医院。”但记者近日采访时却发现,不仅推广工作迟迟未能上路,这项改革本身也正陷入更深的质疑之中。

  从去年7月开始,“有效降低群众医疗费用”的社会期待,在兰州催生了一场关于药品集中配送的改革试点。然而,一些医院和药企的负责人纷纷表达出更多的担忧:“当集中配送变为独家配送,这不是降低药价而是在扶持垄断经营。”

  与此同时,几乎所有被采访的业内人士都要求记者在报道时“匿名”,同样耐人寻味。

   关键的“青霉素指标”

  青霉素又称盘尼西林,是人类发明的第一种抗生素,也是全球至今销量最大的抗生素。十几年前,青霉素几乎在任何医院、诊所都是常用药。然而,如今却难见其身影。据说,这是因为青霉素售价低、利润低,而遭到医院的普遍弃用。

  2009年7月,兰州市卫生局在兰州市一院开展药品集中配送改革试点,青霉素以一种非常微妙的身份,成为评价“群众医疗费用是否降低”的一项重要指标。

  按照兰州市一院为媒体提供的数据:试行集中配送后,医院临床使用药品进价平均降低了8%左右。以青霉素为代表的基础类抗生素使用量明显上升,以往,这些药的临床用量仅占全院抗生素总用量的8%左右,试行药品集中配送后,这一比例逐月上升,最高时达到30%以上,从当初每月2100多支上升到目前的7000多支。

  兰州市一院不仅是兰州市属头号重点医院,而且也是兰州地区的6家大型三甲医院之一,这次药改颇为引人注目。

  2月初,记者曾几次进入兰州市一院,从门诊到住院部,发现许多医生在处方单上写下青霉素类抗生素药品时,笔下流露的不是轻松而是无奈;而在医院长廊里一排排接受皮试的病人,对医生极力“推荐”青霉素也略有不解之意。

  “医院安排优先使用青霉素,我们必须遵照执行。”一位外科医生对记者说,“最贵的青霉素十几元,最便宜的几元钱,与那些几十元的四代头孢相比,确实便宜好几倍,但三四天能治好的病,现在要治十几天,医疗费用最后一算不降反升。”

  记者了解到,这位医生所说的情况确实存在。一位门诊患者说:过去治感冒花了400元,这一次只花了100多元;但一位因外伤而住院治疗的患者却抱怨说:自己打青霉素根本没有效果,白白花去了三四天的药费。

  一位医生说,以前医院不用青霉素,固然有药价太低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许多患者对青霉素过敏或者有耐药性。

  目的在于切断可能存在的利益链条

  针对部分医护人员表现出的“青霉素情绪”,兰州市一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因为药品集中配送后切断了药商与医务人员之间的利益链条,过去的“灰色收入”没有了因此而流露出不满态度。

  这位负责人指出:根据国家权威部门的报告,新医改的目标就是要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青霉素作为一种老牌抗生素,疗效突出、价格便宜,如果青霉素能重新被广泛使用,那应当是一件好事。

  兰州市一院表示:推行药品集中配送改革,目的就在于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切断经销商与医务人员之间可能存在的利益链条。

  为此,医院在促进规范用药、因病选药、合理用药的同时,还规定,对大处方过量用药严厉查处,对超出合理用药范围的药品进行跟踪,用量过大的药品采取限量、降价的处理方式,用量明显过大的品种采取停药处理,对于独家生产的药品在用量过大时,院方对该类品种要求医生严格按照医保规定原则开药,门诊病人用药量不得超过3天。

  兰州市一院统计:改革后,住院患者的药占比也由集中配送前的37.6%下降到34%,达到同级医院的最低水平。

  以往许多药商穿梭在医院的药剂科和医生之间。集中配送改革后,最明显的变化是繁忙的药商在医院的走廊里消失了。

  面对“干干净净的处方”许多患者表示欢迎。今年1月初,兰州市卫生局和甘肃省卫生厅也通过不同方式充分肯定了兰州市一院的改革试点。

  当然,作为利益相关的部分医生也有另一番评价:“集中配送改革不过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推销药品的公关费,医生拿不上,总会有人拿。”

  普禾公司“中奖”,同行不解

  2009年7月,兰州市一院指定甘肃普禾医药责任有限公司为药品配送公司,根据医院每月报送的用药计划和名目,及时采购相应药品并配送进院,所购药品必须为省里集中采购中标药品,价格不能高于网上公布价格。

  据了解,目前普禾公司有员工50多人,为兰州市一院提供700多种临床常用药品,每月供货300多万元。而在兰州有近600家药商,在进行药品集中配送改革之前,有近50家药商为兰州一院供药,在一些同行看来,如果不是因为有特殊的背景,普禾公司就像中彩票一样幸运。因为在此之前,论业绩论规模论实力,普禾都不是“兰州第一”。

  一个月前,当地多家媒体用简短的篇幅报道了兰州市卫生局将推行药品集中配送的消息,记者注意到,其中只有一家媒体在报道中出现了普禾公司的名字。对此,普禾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他们并不希望有太多的见报率,因为这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很多阻力。

  作为一家中等规模的药品经销企业,独家承揽了如此大单的“生意”,又肩负着降低药价的重任,许多业内外人士期待着普禾公司能够“阳光操作”。

  2月4日,普禾公司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谨慎地表示:“我们通过规模经营,可以直接从厂家进货,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可以降低药品价格。”

  有关人士指出:当药品配送企业作为医院与药企间唯一桥梁时,必然会产生新的垄断问题。同时,如果独家配送、监管不到位,药厂依然可以通过经销环节与医院进行“灰色交易”。

  因此,在药品集中配送中,普禾公司如何确保价低、质优、品种全,如何避免走上灰色交易的老路,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