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滚动新闻

“番”字情缘(2)

2011年01月19日 16:21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番钱圆了赴泰团圆梦

  在本家众多的番客中,与我关系最密切是四伯父杨以将的大女儿杨细蕉、大儿子杨成粟,我称他们为蕉姐、桃粟哥。1946年他们出国时,我才3岁。平时一起玩耍,他们曾协力搭救过落入水中的我,彼此都刻骨铭心。正是那年春天,我随蕉姐、桃粟哥及寨子里几个小玩伴一同到村后犁冬晒白的“屋背田”捉蟋蟀。正当大家欢天喜地走过架在“沿沟”溪流上的石板桥时,危险发生了,年纪最小的我失足跌落水中! 这时,蕉姐试图把我捞起,无奈水流湍急,水又深,无法救人。她急中生智,与弟弟连忙跑到我家,把这不幸的消息及时告诉我母亲,母亲听到此讯,七窍生烟,二话没说,三步并作二步,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沿沟打捞爱儿。

  我失足落水时,我只觉得仰脸朝天,因为身上穿着厚棉衣,浮在水面上,顺流漂向百米开外的水湾处,被一杆倒在水中的竹子挡住了。母亲见状毫不犹豫地跳入齐胸深的水中,一把抓住我往岸边推过去,蕉姐姐弟连忙把我抱上岸。奇的是我没有窒息,只是浑身冻得惨白。回到家中,母亲立即给我换下了湿衣服,细蕉姐弟俩连忙烧热水给我洗澡、做姜汤给我喝,化解了一场危情。

  大难不死的我,与远在异国他乡的哥姐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桃粟哥和蕉姐每隔二三年都要率众亲友回乡探亲、观光。只要他们回来,我无论工作多忙,都要请假,从外地赶回故乡团聚。遗憾的是阔别50多年,未能到他们的侨居地探亲。1999年3月,我和二儿子杨继新接受桃粟哥和弟妹的邀请,他们每人拿出泰铢1万元,让我们专程到泰国巴蜀、佛丕等府探亲,圆了半个多世纪的到泰国团圆的梦。住了一个月,在哥嫂的带领下,还到大山巴里实地参观了华侨前辈在巴蜀府三里育创业的基地。还一一探访了居住在泰国各地的亲人。

  番客番属血肉情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华侨支持国内乡亲的物品也有了变化。由食品到易耗生活用品再到家用电器的转变。上世纪80年代,番客回国探亲,可自选电视机、收录机、摩托车等一件免税物品带回。如番客汇款回国,即按汇款额折算成人民币并配发给一定数额的侨汇券,凭侨汇券可到指定的华侨商场购买特种商品,有电器、食品、衣服、单车及手表等日用品。1981年底,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一家移居揭西县县城。1983年,我用100多张侨汇券和1800元人民币,在县华侨商场购买了一台日产21英寸“乐声牌”彩电,直到现在还可使用。不久,旅居泰国的堂妹杨双莲给我买来一部雅西卡照相机。这些商品,已不是生存必需品了,标志着国内人民生活的提高,番客探亲带回国的物品也起了质的飞跃。

  番客非常重视家乡的教育事业,镇里、村里兴建中小学校舍,旅居泰国的亲人大都捐了款,他们分别捐建了好几间教室,国内乡亲把他们的头像挂在教室前的墙上,以褒扬他们爱国爱乡的精神。近年来,他们又捐款50多万泰铢,设立了“向阳学校奖教奖学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番哥杨成粟是泰国巴蜀府三里育县华人社团明贤善坛理事会总监事,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时,他和理事们带着当地番客捐赠的10多万义款(泰铢)到中国驻泰大使馆交给傅学章大使,以表关切之情。早些年的1991年国内水灾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他们都闻讯捐了义款,番客爱国爱乡之心可见一斑。

  然而,关心是双向的。改革开放后,国内乡亲步上了小康之路,南洋亲人回国探亲,再也用不着带大包小包食品、衣物或“三大件”、“四大件”之类的东西了。他们回国时,只带换洗的衣物和日用品,轻轻松松。但返回番畔时,反而带去许多大包、小包的东西。这是国内亲人每家每户送的茶叶、香菇、干菜、瓷器等物品,被称为“逆向流动”。

  2010年清明节,我桃粟哥、嫂携大女儿杨秀珠并二女、堂妹杨双莲带她大女儿高美霞等,一共10多口人回乡扫墓。加上寨子里的其他番客,返回泰国时,侄儿用一辆人货车装载亲人们赠送的茶叶、香菇、干菜等物品,从深圳送他们出境到香港,然后乘飞机回泰国。1994年东南亚爆发经济危机及近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国内同胞都时刻关注着国外亲人的经济生活,频频通过越洋电话致以问候,使他们倍觉温暖。正如一首客家山歌所唱:

  山上黄莲根连根,番客番属心贴心。

  有难同当福同享,祖国强盛抒豪情。

  (作者简介:杨建东,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1943年生于广东揭西县,原为揭阳日报社编辑,2003年退休,现受聘于该社新闻研究室报纸审读。)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