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滚动新闻

侨胞的心伴随着祖国的脉膊跳动

2011年01月19日 16:38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作者:古宣辉

  华侨华人历来有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无论是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年代,都有华侨华人的脚印和对祖国的奉献。近30年来,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满腔热情地投身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

  回顾我回到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真是感受万千。

  我是一名印尼归国华侨,五十年代初率领800多名华侨青年学生回国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我毕业于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早年献身于祖国经济建设,在艰苦的“北大荒”的黑龙江鸡西煤矿工作和生活了25年。为边疆社会主义建设奉献了青春年华,分享了参与建设新中国的喜悦,但也同祖国人民一起经受了种种苦难。

  六十年代我亲身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因“海外关系”被打成所谓“美蒋、苏修双科特务”,关押了一年多,受尽了折磨。但始终没有动摇我对祖国的热爱。

  打倒“四人帮”之后,我国经济百业待兴。侨务工作同样必需拨乱反正,76-77年我走访了十一个省、市,调查了解归侨、侨眷因“海外关系”受迫害和压制的情况。我撰写了《“四人帮”破坏侨务政策的调查报告》,并提出了“恢复侨务部门,重视和启用老干部,关心滞港澳归侨,发动华侨为国奉献”等八点建议。送给了叶剑英、邓颖超、邓小平、廖承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受到了高度重视和采纳。侨务工作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重视。

  1980年,我到香港定居。为配合香港的回归,宣传祖国对香港的主权。我创办和主持香港祖国出版社的工作,受中央有关部门委托先后出版了《祖国的关怀──港澳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北京国事活动影集》、《中国人民政协治商会议的光辉历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华侨界代表画册》等几部具有历史文献性的大型画册,反映我国对香港、澳门拥有主权以及爱国侨胞、港澳同胞在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中的地位和参政议政的情况。多位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都为画册题词。邓小平同志题词“热爱祖国”,江泽民总书记题词“改革开放风华正茂、爱国精神源远流长”,叶剑英元帅题词“祖国的关怀”,李先念主席题词“为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彭真委员长题词“热爱祖国,振兴中华”,邓颖超主席题词“爱国精神代代传”,杨尚昆主席题词“同心同德、国富民强”,万里委员长题词“保护华侨,侨眷的合法权益”,李鹏总理题词“为繁荣祖国多作贡献”。这些光辉题词,充分体现了几代领导人对侨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华侨华人的亲切关怀,深深地激励和鼓午了广大侨胞的爱国热情。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配合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 关心香港、澳门的回归。在香港回归前的关键时刻,为了更广泛地团结香港侨胞,实现香港的平稳过度、顺利回归和长期繁荣稳定。我积极奔走呼吁,作为发起人牵头联络香港238位侨界社会名流,于1993年发起成立了“香港华侨华人总会”,以“爱国、爱乡、爱港、爱侨”为宗旨。在香港回归后过渡期里,为贯彻中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香港华侨华人总会,积极参与和支持香港特区筹委员会的成立;积极参与推选特区行政长官、选举立法会议员、选举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的工作。我们还特别荣幸地亲身参与了香港主权回归的交接仪式和组织队伍冒着倾盆大雨迎接解放军进驻香港的历史盛事。有件事特别令我难忘的是,在交接仪式完成之后,许多侨胞都在现场拍照留念,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华侨,他走上台在升起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的旗杆旁仰望着鲜红的旗帜,用双手抚摸着旗杆,用嘴亲吻着旗杆,满含热泪地说﹕“祖国啊,您终于强大了!”,“香港啊,您终于回来了!”。看到此情此景,我亦不禁流下了热泪。是啊!这就是我们侨胞对祖国的感情。只有今天,祖国强大了,我们才能不用一兵一率、一枪一炮,让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当我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上讲述这一事例时,在场的许多老领导和常委们都热泪盈眶。李岚清副总理紧握我的手深情地说﹕“我们的侨胞真爱国啊!”

  为表达我们爱国爱港的感情,我还联络香港60多个侨界社团成立“香港侨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委员会”和“香港侨界庆祝国庆常设委员会”。每年积极开展庆祝香港回归和庆祝国庆等一系列活动。并为香港经济转型,加强同内地经贸合作,为维护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做了大量的工作。最近两年,为顺应香港发展经济。高科技和环保事业,在多位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鼓励下,我又牵头成立了“香港华侨华人总商会”。继续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和“一国两制”的顺利实施不懈努力。

  二、关心祖国经济建设。祖国的发展是和千千万万海外华侨华人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在改革开放的进展中,我们为“凝聚侨心 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做了大量工作。我会成员,许多在国内地投资创业,在上海、北京、广东、福建、江苏、浙江、河南、河北、辽宁、山东、重庆等多个省、市投资累计数十亿美元。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988年为打破美国波音飞机公司对我国市场的垄断,我向中国政府建议,引进了第一架欧洲空中客车飞机(A320)和第一批32架空中客车飞机,引发了美国波音公司和欧洲空中客车飞机在华业务的激烈竞争,为中国的民航事业的快速、稳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增进了我国同欧洲之间的科技、经济交流合作,受到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表扬。

  三、关心祖国的安危。祖国的一切,和海外侨胞息息相关,血肉相连。每当祖国发生自然灾害,如1994年华东、华南大水灾、1998年河北震灾、青海雪灾和黑龙江、湖北、江苏、江西的特大洪灾以及今年四川特大地震灾害,我们都感同身受。我会通过各种方式捐赠价值二千三百多万元的物质和资金,今年青海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泥石流特大灾害,我会亦积极组织会员赈灾,表达了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

  前年6月我们关注汶川8级大地震造成维系千百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堰塞湖和上千座出现险情水库大坝。我作为国际绿色区域联盟督导委员会委员,联系了国际大坝委员会瑞士的专家前来援助,我给温家宝总理写了一封《关于排除灾区水库大坝险情建议》的报告。受到温总理的高度重视,作了批示。我们已同水利部陈雷部长进行了会晤,现正积极研究处理中。领导上一再向我们表示感谢。

  四、关心祖国统一大业。台湾早日和平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坚决反对“台独”。我会专门成立了海峡两岸交流委员会,开展了一系列的“反台独、促统一”的活动。2000年12月和2008年3月我们两次组团访问台湾,会见了马英九、萧万长、王金平、江炳坤、宋楚瑜等台湾高层领导人,走访了台湾立法院、连战主席办公室、国民党中央总部、马萧竞选总部和台北市政府,支持国民党的竞选活动。我们还访问了台北、彰化和基隆市工商总会。倡议发展两岸三地经贸合作,促进两岸人民友好交流、搁置争议,发展两岸和睦关系,受到了台湾各界的热烈欢迎。

  祖国的点滴变化和进步,都牵运着海外侨胞的心,侨胞的心伴随着祖国脉膊跳动。

  我是一个普通的华侨,是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教育和培养下成长的。我曾连任第4至9届全国人大代表,第8至9届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30多年在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同国家领导人一起商议国家大事,参与制订了许多国家法律,如“合同法”、“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等。我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和许多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总理、叶剑英、江泽民、胡锦涛等亲切接见和勉励。这是党和国家给予我的极大信任和荣誉。在这里我想讲一讲我们敬爱的周总理。46年前的1962年,我有幸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和勉励。总理关切地询问我的家庭、工作、生活……,还风趣地问我喜欢唱什么歌。我回答,我们华侨最爱唱“歌唱祖国”。总理点点头说;“好啊!我们一起唱唱!”我和总理一起唱起“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的歌声多么瞭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唱到这一句时,周总理停了下来语重心长地说,“宣辉同志,我们的祖国还没有真正繁荣富强啊!需要全国人民,你还要联系更多的华侨来为建设好祖国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等再过20年、30年或更长一段时间,那时候你再唱这首歌,才能体会到我们的国家真正富强起来了……”。真的,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伟大成就,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了。当在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的庆典上,胡锦涛主席同我们一起高唱“歌唱祖国”,当奥运会开幕式上,一位可爱小姑娘领唱着“歌唱祖国”走进会场,我不由得想起了周总理,想到老一辈革命家的预言和愿望终于实现了,内心是多么兴奋啊!

  前年,我国人民胜利地圆满地举办了全球瞩目的奥运会,我们的神舟七号发射成功,我国航天事业又迈向新的里程……。今年我国又成功地举办了上海世博会。作为一个华侨,一个中国人,感到多么高兴和自豪啊!我想起航天英雄杨利伟同我讲的话。他感慨地说﹕“我们的华侨真爱国!他们对我说,你杨利伟飞得多高,我们中国人在海外头就抬多高。”是啊!现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已昂首挺胸,迈进了世界强国之林。

  今天的祖国,是我们华侨扬眉吐气的祖国。

  我不禁从内心里高呼:

  祖国万岁!

  中国共产党万岁!

  全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