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低龄孩子,胸有成竹再留洋

2011年02月10日 14:18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这几年留洋的学生,年龄越来越小,很多家长甚至送孩子去外国读初中。没法子啊,谁叫国内的应试教育是见佛杀佛,见鬼杀鬼的“大杀器”呢——打掉“差生”的斗志不说,把优等生的灵气也磨得所剩无几。抱着“再傻不能傻孩子”的朴素想法,很多经济条件平平的家庭,也都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把赌注压在了海外求学这条路上。

  但走这条路到底明智不明智?难以一概而论。如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适合张家的路,未必适合李家去走。依笔者观察,很多国内家长在为孩子做出留学决策之时,常常陷入一些思想误区,聊以备忘:

  首当其冲的一条是,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出国后,至少能过外语关。去海外学习,外语好是必须的,否则就和流放火星没啥两样。但很多家长往往听信“谣传”,认为孩子可塑性强,只要将其往美国一扔,几年后就能练就一口纯正美音。其实哪有这么简单!捣腾几句问路卖菜用的简单口语自然不难,但要应付学校从文到理各门课程,就得扎扎实实地学习书面英语。但英语的一个特点就是,你口语好,未必意味着文笔好!在大学里,我听很多美国教师抱怨说,即使美国本土学生的书面英语写作水平,这几年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更何况是海外学生呢?!有趣的是,年龄较大的海外学生在过语言关时,反而不是很困难。因为要在美国读研究生,必须先通过托福和GRE考试,书面英文不好的已经被筛选掉了。而小留学生往往入学门槛较低,结果就“杯具”了。

  其二,很多家长心怀朴素的爱国主义情节,认为孩子既然是中国人,就得始终保持汉语能力。其实,只要到西方的语言环境中浸淫几年,母语能力肯定退化,因为小留学生出国的时候,自己的汉语水平往往也是半瓶醋,再被洋文一勾兑,半瓶醋估计只能剩下小半瓶。

  第三个误区是,有些家长认为中国学生和洋学生比,学文科没优势,学理科肯定强。西方的文科教育和我国内容迥异,且语言要求能力高,一向被中国学生视为畏途。但这并不意味着西方的理科就好学。想想我们中学里学的麦克斯韦的电磁学、遗传学基础、有机化学等等,这些知识若用纯英文讲,照样晕死中国学生。很多留学生之所以留洋后理科成绩好一些,仅仅是因为国内教理科的进度比西方快一些,他们已经用母语学过了相关内容。若大家都是学新知识,就立即显出原型了。

  第四,千万不要幻想孩子到了国外,考一流大学就容易!美国有高校三千所,上大学本身不是难事,但难的是上常春藤联盟高校。申请者必须在高中非常用功才行,除了学习一般的课程,还要“开小灶”,上些高等微积分、拉丁语等专为尖子开设的课程。另外,孩子还得热心社团活动,否则,大学招生部门很可能觉得你是书呆子。个中道理也简单:上常春藤可是跳龙门,当地学生都争得挤破头,凭啥中国的“外来户”就能轻易得手?

  第五,不要以为出国“镀金”,回来容易混。一个不争的事实时,“海归”如今已经泛滥了,未来会更泛滥。怎样的“海归”才有竞争力?简言之,得在当地混出个人样,在学界或者商界做出大成绩。若非如此,两手空空回国和“土鳖”竞争,在人脉和本土经验上反而处于下风。

  最后一点,有些家长认为,出国读书就容易拿到当地绿卡。实际上,各国的移民政策都在收紧,随着移民增多,未来的移民政策可能会更紧。除非你能证明你为居留国所做出的价值,否则,签证到期就得乖乖卷铺盖。

  从以上六条来分析,送幼童出国,的确不是每个家庭都玩得起的游戏。若有家长铁了心想走这条路,不妨先掂量一下自己的孩子:适应能力有多强,是否受得起洋罪。(吴越石 高校青年教师)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