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留学生行凶事件频发凸现心理危机(2)

2011年04月25日 16:38 来源:上海侨报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离不开的溺爱和虚荣

  与小军心理压力源来自与女同学的感情纠葛不同的是,留日中国学生汪某是因为钱的问题将冰冷的刀子刺向母亲,随即引发外界对汪某及其母的双重思考。

  汪某,23岁,父亲在美国,母亲月薪7000元,靠借贷供汪某上学。旅日留学5年期间,汪某的学费和生活花销近150余万元人民币。4月1日晚,母亲到上海浦东机场接汪某回国。汪某质问母亲“为什么钱寄得晚?”母亲称“没钱了,要钱只有命一条”。汪某突然拔刀向母亲连刺9刀,导致母亲脾、胃、肝等重要器官受重创而倒在血泊中……

  据汪某姑姑介绍,汪某留日的5年中曾外出打工,但主要生活来源仍依靠父母。在医院里经急救后醒来的汪某母亲现暂无生命危险,但“他是我儿子,我不想他判刑”,“儿子有精神病”等言语,让世人看到一位母亲对儿子的宽容。根据法律程序,汪某是否有精神疾患需医院鉴定。

  记者了解到,像汪某这样完全依靠父母的留学生并非少数。

  上海的杨晓敏(化名)2009年前往美国留学,两年多时间里她从未打过工,所有开支全靠父母。“出国之前也想通过打工减轻父母负担。但我从小就受宠爱,现在又处于陌生国家,自己并没做好与陌生人交流的准备,打工计划一直被搁浅。”而两年来的幸福留学生活也让杨晓敏的心思有了改变,“时间久了,看到周围的,留学生普遍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也被他们所感染。而且父母也表示能继续供养我,所以打工计划也就搁浅直到丧失。“

  据杨晓敏描述,留学生圈子中普遍存在攀比心理,买名车、穿名牌,留学的本质变质了。“就算打工赚钱也不能满足我基本的生活开支,只能依靠父母。”记者采访多名留学生了解到,有些生活困难的父母依靠贷款勉强维持子女生活。虽然有留学生会选择利用课余时间打工,但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父母经常阻碍子女外出打工。

  专家解读:

  上海时空心理咨询事务所 高级精神分析师 严正伟

  父母的过度溺爱最终让汪某将所有压力释放到母亲身上,他的行为理应谴责。留学生的父母应采取宽松的方式与子女交流,充分了解留学生在海外的生活环境,理解各方面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同时,不要一再强调出人头地、鼓励孩子出去锻炼,而应采取变通的方式教育子女。父母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子女内心的想法,不能只给孩子当经济支柱。

  搞不定的语言和人际

  除了寂寞和压力外,从小在父母呵护下长大的留学生还面临各种生活问题、人际问题的处理,由此引发的冲突也应受到关注。

  王泉(化名)高中刚毕业就被父母送到墨尔本留学。在国内活泼开朗的他来到国外后变得异常孤僻,刚出国时曾抱有一腔热情,却对很多生活小事都难以独立解决。

  记者从王泉的同学处了解到,他们这批学生普遍年龄小、外语差、社会经验不足。虽然绝大部分人都能在一段时间内摆脱困境,但王泉却没有把握好关键的交流机会。“有时留学生会组织各种活动,他却从不参加,甚至谎称生病,课上与老师交流也很少,导致学业受阻。”

  王泉选择的释放压力方式是上网,向游戏中的朋友诉说苦恼。他的父母得知情况后,还专门前往墨尔本与其交流,并帮助他拓展朋友圈。虽然情况较之前有好转,但这反而给他造成了阴影,并且一直困扰着他。

  “他现在可以与别人主动交流,但往往会怀疑别人对他的看法。”王泉的同学说,他们曾主动帮助过他,但总因各种问题使得关系越来越疏远。“虽然他的学业还未受到影响,但长此以往会对他的人生有负面影响”。

  专家解读:

  中智留学 欧洲部权威教育咨询专家 朱蕙菁

  出国留学意味着对新环境的挑战与适应,对于一部分留学生来说,也许无法在两三年内完成语言、人际关系、文化差异等方面适应与融合,而由此带来的压力使得留学生的心理发生变化。积极与外界交流、参与各种活动有助于他们提高语言能力并拓展人际关系。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