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心理陪伴:留学生父母的必修课

2011年04月27日 14:45 来源:杭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从诸多见报的留学生制造的悲剧来看,在留学海外这一特殊的人生阶段中,父母尽管给予了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心理陪伴却是缺席的

  “女儿要回国了,我欢天喜地,帮她打扫、整理房间。衣柜太满,我就自作主张将她几年都没穿过的两件衣服送了人。结果,到家第一天,就为这件事和我大吵一通。”

  妈妈实在不明白,自己的举动,为何引起女儿这么大的情绪反应?更令她想不到的是,女儿在家的这些日子,自己任何一次单独外出、甚至接一个客户的电话,都会招来女儿的不满。

  妈妈带着女儿,找到张旻瑛。张是杭州一家心理咨询中心的首席咨询师。

  在咨询室,张旻瑛帮助这个16岁的女孩打开了心扉。——“我大老远地飞回来,爸爸妈妈却忙着应酬自己的生意。他们根本不知道我在国外有多么孤单。”

  这句带着哭腔的抱怨,令张旻瑛立刻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一方面,父母心理陪伴的缺失导致女儿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家庭情感的过度索求,正影射出女孩在外留学期间人际关系的薄弱——人的情感需求也处在动态平衡中,若在天平的一端没有得到满足,势必希望从另一端得到补偿。

  张旻瑛说,出国留学的孩子越来越低龄,与之伴随而来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孩子,在面对成长过程中必经的考验(如学习压力、人际交往、恋爱等问题)时,本来就缺乏应对技巧,又因为身处异国他乡,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更容易陷入孤独和迷茫。

  这时候,父母正确的心理陪伴显得尤为重要。“但非常遗憾,我们身边大多数的父母,想方设法给予孩子留学海外的最好的物质保证,却忽略了必要的心理抚养和心理陪伴,这是孩子一系列心理问题、甚至是悲剧产生的根源。”张旻瑛说。

  那么,身为留学生的父母,你对孩子的关注是有效果的心理陪伴吗?张旻瑛建议每个父母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

  ①你是在关注孩子的“心”吗?

  很多时候,父母们误读了“关心”的含义。关心,拆字释义为“关注心理”,而父母们关注的,却往往是物质层面的东西。比如,孩子打来一个越洋电话,父母的问候往往是“钱够用吗?”——“这样问当然没错,但至少可以再加问一句:心情还好吗?”张旻瑛说。

  任何一个人,被突然放置到一个陌生的、遥远的环境中,最先丧失的是安全感,更何况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他知道,如果遇到困难,父母和朋友再也不会像在国内一样,第一时间出现在他面前。”

  随之而来的是孤独感。脱离父母温暖的怀抱,在陌生的人群中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对于留学生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也是很大一部分留学生转身寻找异性爱的原因——那或许是一种爱的替代品。

  除此之外,生活习惯的差异、学习方式的转变等,都会给留学生们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张旻瑛说,父母对孩子所处环境要有足够的感同身受,才能真正体会到孩子正在承受什么样的压力。她说,很多父母在孩子出国前,会约法三章,如,一定要拿到什么学位才能回国,必须结交当地异性朋友等。这都是把自己的期 望强加在孩子身上的表现,而孩子内心在想什么,要的是什么,大多数父母并不知晓,也不关注。

  ②你在用“心”和孩子交流吗?

  在咨询室,女孩子向张旻瑛抱怨,每次从国外打电话给妈妈,总怕打扰她。好不容易打个电话,妈妈又会时不时抱歉地说:“妈妈那边的电话响了,我先去接一下,过会再打给你。”

  每到此时,女孩的心里总不是滋味。女儿在她心里,总是没有生意来得重要。

  而张旻瑛认识的另一位家长的做法就很值得推崇。有一天,留学美国的儿子发来一封邮件,诉说自己的厌学情绪。这位妈妈尽管当时工作非常忙碌,但还是回了一封信,和儿子约定视频聊天的时间。后来聊天时,这位妈妈告诉儿子,厌学情绪每个学生都会遇到,并不是他独有,如果真的不想学习,不妨先放下课本,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做,将注意力从枯燥的学习中暂时转移出来。

  两位妈妈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在用声音交流,而一个是用心在交流。孩子都有颗敏感的心,是否用心,他们一下就能捕捉到。而当这个信息被孩子捕捉到后,他们也许会自动切断和父母的沟通渠道。

  ③你是孩子的首要求助对象吗?

  张旻瑛说,当女孩子在咨询室一个劲地说“求求你不要把这些事说给我妈妈听”时,她有理由认为,女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沟通渠道出现了问题。

  事实上,要帮助年轻的留学生们远离心理困扰,最重要的是要改变父母——孩子在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时不是孩子一个人所引发,很可能是与整个家庭系统有关联。其中,家庭沟通模式是最重要的环节。

  父母们不妨自检一下,孩子遇到问题,你是她(他)的首要求助对象吗?如果不是,那么你们之间的沟通要进行一些修通。

  但问题在于,如果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再去改良沟通模式,可能为时已晚。相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一直抱着宽容的态度、放下过来人的身段及过时的评判标准,一开始就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孩子留学在外,这种良好的家庭沟通基础会令他放下顾虑,愿意向父母寻求帮助。

  看这位妈妈如何做好心理陪伴——

  尊重和理解,是最有效的沟通技巧

  讲述人:鲍女士,大学教师;女儿佳佳,15岁时留学新加坡,现为美国西北大学传媒学院大一学生

  我和女儿的沟通一直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两人没有严格的长幼之分,更像是朋友。正是这种关系,让我对她的留学生活多了一份放心——我坚信,她遇到困难,我会是她的首要求助对象。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