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留美华人自制电影《不如归去》 讲述海归回国故事

2011年06月02日 14:4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留美华人自制电影《不如归去》讲述海归回国故事
《不如归去》拍摄剧组的合影。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他们是一群远涉重洋的候鸟。在青春的火焰燃尽之前,回眸凝望那个叫做祖国的地方。为了各自的理由,他们选择了回家。可是,回家的路并不平坦……”这是一部留美华人自制电影《不如归去》中的一段简介,电影公映以来在海外华人群体和国内各大海归论坛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归与不归,一直以来这都是个纠缠了无数海外华人的难题。归因,归情,归之顾虑,此间种种,皆费思量。为此,笔者采访了该电影的导演孙赞、编剧方文庆,了解他们眼中的“归”。

  笔者:你们为什么会选择拍摄《不如归去》这部电影呢?

  编剧:近年来,随着祖国的经济腾飞,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开始考虑归国这个问题。但是,这个片子的内核,并不仅仅是单纯讨论归国的利弊,更多的是讨论归国这个命题之后隐藏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纠结。作为编剧,如果要谈创作初衷,这个片子真正的“题眼”,不是归国,而是赤子之心。

  笔者:归与不归是现今很多海外华人面临的矛盾和选择,您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海外华人选择归国的原因何在?顾虑又何在?

  导演:归国成为选项,本身就说明了中国的发展具有很大的魅力。但是发达国家优美的环境、安逸的生活,下一代的牵绊,还有中国在高速发展阶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都是现实的顾虑。当然,理想在这个选择中也占有一部分的分量。

  编剧:我想借用片中的一句台词“是去是留,都不需要借口”。国内的机会越来越多,而海外的环境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两相权衡,矛盾在所难免。十年前,海归被大多数人看作“异数”,而今天,更多的人为了归国而纠结,这种变化本身就说明了祖国的向心力在不断增加。因为说到底,海外游子就像一只只风筝,飞得再高再远,线的那一头都还是牢牢地拴在地球的这一端。所以那960万平方公里上的精彩与无奈,总是牵动着我们的神经。

  笔者:您觉得可不可以将海外华人在归与不归这个问题上的矛盾与彷徨归结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呢?

  导演:我觉得自愿选择归国的人,心里一定是有宏图大志的。在远离祖国的异地他乡,听到关于祖国的消息多是经过筛选过滤的,所以会呈现出两极分化:正面的消息经常告诉我们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机会很多,亲朋好友现在已经小有成就;负面的消息会说环境污染,贫富差距大,社会不公等等。在国外的生活,由于有切身体会,恰好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所以理想一些,会觉得国外的生活不如国内的精彩;现实一点,会觉得国外的生活更安逸。

  笔者:你们设计两个结局的用意何在?能具体阐释一下两个结局的不同含义吗?

  导演:两个结局意味着不同的选择,观众可以选择自己更愿意相信的结局。就篇幅而言,第一个结局比较简短,反映的是主人公对现实无奈的妥协;而第二个结局是我们着重刻画的,因为里面有我们创作人员的倾向——“理想是用来实现的”。

  笔者:在影片中,男女主人公最终选择归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编剧:女主人公的归国,有个人感情的因素。归国对她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在现实利益层面的问题,而是事关理想、人生的命题。剧中男主人公归国是比较曲折的,从最开始的不想归,到之后想跳出“血汗工厂”的框框“实业报国”,之后经历挫折,到最后终于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的归来,少了很多理想主义的色彩,多了一些现实主义的考量。我个人的理解,不管是“理想主义”的海归也好,“现实主义”的海归也罢,动机不重要,过程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李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