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有学籍无户口 在京"贫穷"外地孩子不得已选择留学(2)

2011年06月17日 09:4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帮大家就是帮自己”

  凭着率真执着的劲头儿,跑得多了,路也熟了。在给丁璇在北京联系入学时,“章大姐,你也帮帮我们吧”是她听到来自外来打工者最多的求助声音。“要想在北京的学校里放一张外地孩子借读的课桌不知有多难。”从2005年开始,章冬翠便专职做起帮外地流动人口子女在北京就学的公益事业,“有时候帮家长联系教委和学校,一天可以打几十个电话,一个月话费二百多块。”她只是希望通过不停地努力,也许能打开外地孩子在京读书的缺口。

  为了取消择校费、借读费,2006年开始,章冬翠不断往北京市发改委、教委跑,递交调研报告;打电话给北京市财政局。“孩子父母全是纳税人,所有的学校,包括大学都是由纳税人的钱办的,不应该收借读费。而且北京市不少学校的赞助费都没有任何收据,只有一张录取通知书。这些钱的流向和管理则无从而知。”

  在不断的联系走访中,2008年妇女节前夕,“好妈妈”协会在东城区挂牌成立,社区的支持坚定了章冬翠把流动儿童渴望读书权的心声反映出来的决心。更多在京的流动子女家长开始向刚成立的“好妈妈”协会反映他们在北京的工作条件、生存现状以及孩子教育等问题。“许多孩子家长谈的最多的顾虑,就是孩子将要面临回原籍中考以及读高中的问题,看看能不能帮他们孩子找到留京读书的机会。他们都是民工,一天到晚加班,连教委的大门在哪都不知道。”

  章冬翠参与法律工作者严野牵头的非北京户籍人口教育现状调查中显示,许多外地籍学生,特别是其中的“二代移民”,他们无论在北京还是老家,都无法参加正常的“小升初”考试,而升至初中后,这些学生在北京也不再拥有学籍,在北京参加的初三毕业考、中考成绩,老家都不承认;在老家也没有学籍号,遂成为无人认领的“黑户学生”。

  这些同样也是章冬翠面临的困境,“帮大家就是在帮自己。”

  有人建议章冬翠,“你应该把每天调研的经历都写下来,留给相关单位看。”就这样,章冬翠走访调查了北京八大区、北京市和中央相关部门及在北京的媒体,并向中央和北京市有关职能部门及在京各大媒体如实反映新市民的诸多困难。

  2008年年末,章冬翠推出了长达两万五千字的《关于北京新市民现状调研报告》,旋即在社会上引起关注,也掀起了一轮关于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的大讨论。

  除了帮助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章冬翠也在帮助流动人口维权,解决他们在京生活中遇到的最直接困难。

  “流动人口最舍不得花、花起来也最没数儿的钱就是看病。”“好妈妈”协会成立后,章冬翠和街道办事处、流管办商量,给流动人员谋的第一个福利是让大家敢看病。“我开始去找公立医院,但是制度在那儿摆着,不可能对流动人口有任何优惠。”章冬翠最后把目标锁定在北京市中研医院管理中心东城中医医院这家私立医院,“前后跑了50趟,一间间的办公室进,一个个的领导谈。”最终,这个对医院来说没有一点好处的“赔本买卖”被章冬翠“拿下”。2009年上半年,交道口街道流管办对区域内流动人口的家庭收入情况进行核实后,向低收入的流动人口每人发放一张“医疗爱心卡”,凭它可以享受到免挂号费、化验检查住院半价、药品七折的优惠。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