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日华媒:中国留学生"感恩"交流拉近中日民间情感

2011年09月15日 09: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9月15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网日前发表署名评论文章称,在中日两国民间交往中,中国留学生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文章称,许多留学生在毕业多年之后,他们返回到自己曾经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向当初曾经帮助过他们的日本人谢恩。这一举动不是作秀,是发自留学生内心的。应该肯定,谢恩举动,在中日两国民间交往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桥梁和沟通作用,拉近了两国民间的感情。

  文章摘编如下:

  在中日两国的关系中,民间交往的成分一直都占非常重要的位置。建交前夕的“乒乓外交”,到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时日本救援队第一个到达地震灾区……处处彰显了中国与日本两国的民间友好往来。但是,在两国民间交往中,还有一股力量是不容忽视的——中国留学生。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前往日本留学中国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时至今日,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负笈东瀛的上一代中国留学生已经或留在东瀛开创事业并有所成就,或回到祖国投身建设。但是在他们心目中,当年的留学生活都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一段非常美好的片段。多年之后,他们返回到自己曾经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向当初曾经帮助过他们的日本人谢恩。这一举动不是作秀,是发自留学生内心的。应该肯定,谢恩举动,在中日两国民间交往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桥梁和沟通作用,拉近了两国民间的感情。

  中国留学生来到日本学习、生活,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就是连日常交流使用的语言都需要重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少日本的民间团体和致力于中日友好的人士为中国留学生提供了从生活到学习上的全方位的帮助,尽量为中国留学生减轻生活与思想上的负担,让他们在日本轻装上阵,学到真正的本领。这是一种付出,是大爱。近年来,还有一些留学生,在国内时就得到了来自日本民间团体的帮助和扶助,比如在2008年“5·12大地震”时,一些因为遭受震灾而就学困难的中国四川当地中学生就得到日方的资助,甚至是身无长物地来到日本,日本当地接收方为他们提供了就学和生活的条件。这也是付出。8月30日,一位在日本冈山县共生高中就读的中国留学生,为了感谢日本人在他的家乡遭受“5·12大地震”灾害后无偿为他提供了读书的机会,在学校里发起了一场支援日本灾区的募捐活动。这名中国籍高中生的感恩举动得到了包括学校全体师生在内的一致支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报恩”的思想根深蒂固,历来讲究“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中国留学生能够顺利在日本完成学业,能够顺利地在日本找到工作,生存下来,甚至能够在日本组成自己的家庭,真正成家立业,这些自然离不开中国留学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但同样离不开日本社会的支持与扶助。

  当中国留学生走上社会,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能够不忘当年留学生接受的帮助,有时间回来看看,回来走走,向以前的日本邻居道一声“感谢”,事情虽然小,但意义却很大。

  国家之间的民间友好,就像邻里之间的嘘寒问暖,早上见面道声“早”,路上见面笑一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就会逐渐消弭。中国人和日本人虽然生活在不同的过度,中间也远隔关山,但是有包括留学生在内的民间友好人士在中间作为桥梁沟通交流,关山也就不再有万里之遥,而变成了心贴着心。

  中国与日本的国家关系一直都因为历史原因而疙疙瘩瘩地不平稳,尽管两国相互不断做出努力,但最重要的努力其实还是在民间——民间企业的合作、经济的互通有无,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睦。因此,中国留学生的报恩之举在国家交往中是一个具有善意的举动,也是促成两国友好关系的重要环节。(张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