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强:成品油定价机制短期不具市场定价条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林伯强:成品油定价机制短期不具市场定价条件

2010年11月03日 09:13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走回政府定价是倒退

  新京报: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有哪些优缺点?

  林伯强:与以往的定价机制相比,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提出了“国际油价22个工作日移动变化率达4%的”国内油价就可调整的条件,提高了政府在石油定价方面决策的透明度,实行以来,总体成效明显。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与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相比存在的明显滞后性,也使得与国际油价接轨的初衷大打折扣。老百姓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当国际油价下跌一段时间后,国内的油价未能及时下跌,因为可能到了22天,这个下调4%的条件又不具备了。像这次调整距离上次就近5个月的时间。

  新京报:发改委提出完善定价机制的一个目标是要减少投机空间,同时又提出未来的方向是要更透明,怎样可以做到更透明,更透明之后会更容易形成投机吗?

  林伯强:目前定价机制的滞后性,确实会引起投机套利问题。对于目前石油定价机制中调价的滞后性所引起的投机套利问题,从表面上看,减少投机无外乎三种解决方案:一是对定价机制进行模糊处理,二是加强对投机的监管,三是缩短调价周期和减小调价幅度。

  石油企业也曾提出过模糊定价方法,而如果进行模糊处理,要多模糊,由谁来模糊,这本身又是一个问题。如果完全由政府来模糊,其结果仍可能是政府定价。可见,完全进行模糊处理的最终结果,只会走回政府定价的老路,以一种倒退的方式来解决投机问题,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而且,商业投机本身是客观存在的,有市场经济就有投机。

  其次,对于加强投机行为监管的方案,只是理论上可行,实际操作非常困难。包括如何确定囤积的油品数量,由谁监管,如何降低监管成本,都是不容易解决的问题。

  与以上两种方案比较,缩短成品油调价的周期和减少每次调整的幅度,让价格机制更为透明,不失为一个减少投机行为的有效手段。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现行的机制也是长时间多方讨论的结果,短期内大作调整并不太现实。从可行性来看,调整调价期和幅度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由企业定价尚不可行

  新京报:具体该如何操作?

  林伯强:首先,可以适当降低4%的幅度,比如考虑降至3%,让市场更为灵敏地反映国际油价和国内油价的变动趋势;其次,可以缩短调价周期,将原来的22天缩短至14天左右。这种调整可以减少油价传导过程中的时滞效应,使国内油价更加及时地反映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对于政府来说,可以减少投机和避免公众的不满,也有利于向市场定价过渡;对于企业来说,可以使国内油价跟国际油价更加贴近,得到更真实的价格信息;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使得价格机制更为真实,而调价频率的增加会让大家对于调价更加习惯,不再过于关注和期待。

  现在也有一种意见是将周期缩短为10天或者一周,同时把定价权直接下放给企业。这种做法我认为目前国内的条件还不成熟,一方面国内石油公司仍处于两大石油公司垄断的局面,另一方面凡是由企业自己调价的,如果还没有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其成本问题就需要公开。目前国内做到这一步还比较难。

  新京报:有的人提出今后定价机制的改革要参考国内供需情况,例如可以参考日本的方法。

  林伯强:其实现在定价机制确定的价格已是最高零售价,其目的即是鼓励市场竞争,成品油市场价格高居不下问题来自于市场的垄断,这并不是定价机制要解决的问题,而是下一步市场体制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在一些城市的局部地区、国营、民营和外资油企聚集的地区,油价早已不是政府指导的最高零售价。目前国内建立完善的期货交易市场,还需要较长的时间,短期内缩短调价周期和幅度最具操作性。

  炼油成本需要公开

  新京报:形成新的定价机制是否要公开炼油成本问题?

  林伯强:这个恐怕还是要公开的,因为目前毕竟国内的原油还有一半是自己供应的,进口只占一半。国内的石油资源开采主要还是三家石油公司垄断的,因此有必要把炼油成本问题公开。

  新京报:今后油价调整是不是还要考虑汇率问题?

  林伯强:是的,国际油价是以美元来计价的,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导致了国内企业进口原油成本降低,但同时美元贬值也导致了国际油价升高了,这两方面又会相互抵消。发改委也说定价机制中本身就考虑了汇率变化问题,这次国内油价的调整,发改委就表示他们取了一段时期内汇率的平均值。这个问题不大,是个技术性的问题。

  新京报:有人认为,目前的定价机制保障了石油企业的炼油成本,你怎么看?

  林伯强:这个看法不完全对,当国际油价比较温和的时候,比如在七八十美元的时候,是这样的。但当国际油价过高的时候,如国际油价超过120美元时,按照现在的机制,国内的油价是不调整的,石油公司还是要承担炼油亏损。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