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回收核燃料可用3000年” 还需快堆技术

2011年01月06日 09:30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前日媒体的一则报道让人眼前一亮:“中国科学家实现了核动力堆中的铀、钚材料回收,这意味着中国已探明的铀资源从大约只能使用50到70年,变成了足够用上3000年。”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人即将告别能源危机?

  本报记者恰巧上月末参加了一个讨论“核燃料后处理”的学术会议,听专家们讨论该领域的进展,但无人提及媒体报道的这项后处理技术突破。如果该成就重大到能产生3000年核能储量的效益,为何专家们都“信息不灵通”?记者今天采访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柴之芳院士,也是上次学术会议的执行主席。他向记者科普了相关的核燃料知识。

  “刚刚成功的后处理实验是可喜的一步,但报道有一些夸大。”柴之芳指出,后处理技术如果与快堆技术结合,是可以将核燃料增加到“够用3000年”的程度。但目前这两种技术都不成熟。日前中核集团实验成功的,只是后处理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所谓后处理,就是把“火力不足”的核燃料棒中的钚和铀提取出来再利用。而快堆技术,则是把储量极大、但核电站用不上的铀-238转换成核燃料,从而几十倍地增加核燃料的数量。柴之芳表示,去年我国建成了第一个快堆,尚处于实验阶段,而目前各国的快堆也无法投入成熟的商业运行。

  后处理技术提取出的核燃料,既可以用于快堆,也可以用于目前普遍使用的压水堆。据柴之芳介绍,在后一种情况下效率提高大概在30%左右。离开了快堆,就谈不上“3000年”了。

  柴之芳介绍说,中核集团在提取铀和钚的环节获得成功,是中国掌握整套后处理技术的重要一步。据他了解,眼下还存在一些难点,比如分离次锕系和铯、锶元素等等。另外,目前后处理的规模离理想还差很多,需要长期的实验研究。

  对于研发后处理技术的意义,柴之芳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掌握后处理技术的国家,转让技术的要价很高。”柴之芳说,“中国自己的技术研发成功,至少会大大降低这一价码。”(记者高博 游雪晴)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