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宁夏: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把水利建设放在首位

2011年02月25日 10:53 来源:宁夏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每年的3月1日,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宁夏引黄灌区提闸灌溉的“放水日”。每年从这一天开始,依黄河而生存、有着2000多年引黄灌溉历史的宁夏,将开始从母亲河吮吸乳汁,滋润800万亩沃天厚土,以完成“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年种年收的农事大业。

  如果没有流经宁夏397公里的黄河,我们很难拥有“塞上江南”的盛景,也不会存在 “天下黄河富宁夏”的传奇。

  宁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92毫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6立方米,列全国倒数第二。即使计入国家分配使用的37.32亿立方米的黄河水量,人均也不过是917立方米多一点,仍属重度缺水地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让宁夏迎来了水利、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明媚春天。

  自治区水利厅厅长吴洪相说:宁夏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保障在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又好又快建设宁东基地,实施沿黄城市带战略,希望在水;改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35万群众生存生活条件,实行生态移民,增加百姓福祉,关键在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重点在水。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把水利建设放在首位。

  黄河是宁夏发展生产之要。没有黄河水,哪来鱼米乡?贺兰山犹如骏马奔驰,气势雄伟,高高耸立似一座天然屏障阻挡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庇护了宁夏平原广袤的土地。黄河像一条巨龙,奔腾而来,咆哮而去,只在宁夏川发出温和的长吟。它宽阔的水域、充足的水源、平缓的水流滋润了宁夏平原富饶的土地。一座山、一条河,形成了1.7万平方公里的宁夏平原。使得这里土地肥沃,湖泊如镜,阳光充足,风和日丽,四季分明,折射出宁夏这片美丽的土地厚重悠久的文化底蕴和鱼米之乡的丰收景象。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等10座城市坐落沿黄两岸,以全区57%的人口、43%的土地聚集了80%以上的产业,创造了9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

  自治区水利厅提供的数据表明:1958年至2010年,宁夏累计水利投入达125亿元。其中1998 年至2010年达94亿元,相继开工建设了宁夏扶贫扬黄灌溉一期工程、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宁东供水、农村人饮解困工程等一批重点水利项目,改善了我区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全区灌溉面积从解放初期不足190万亩发展到744万亩,建设河流堤防523公里(其中黄河干流堤防448公里),沿贺兰山东麓修建拦洪库23座;在南部山区,建水库201座,人畜饮水工程400多处,缓解了168万人的饮水困难,初步形成了灌溉、防洪、供水、水土保持等水利工程体系,有效保障了农业灌溉,大大提高了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近年来,宁夏粮食产量实现“七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七连快”,水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水利是宁夏的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宁夏成也在水,败也在水。水是宁夏焕发勃勃生机的动力,也是制约宁夏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宁夏初步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2.17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接近40%,每年减少输入黄河泥沙4000万吨,有效地改善了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和农业基础条件。

  水是宁夏的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三者连为一体,相互支撑,不可分割。

  在中央一号文件的激励下,今后10年宁夏全社会水利年均投入将比2010年高出一倍。从今年开始,自治区政府按3亿元额度设立水利建设专项资金,每年增长比例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速,与自治区重大水利建设基金统筹用于水利项目配套和重点水利项目建设;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专项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从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安排不少于15%的资金,用于城市防洪工程和水源工程建设。各市(县、区)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要明显提高,增幅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切实加大农田水利投入!

  宁夏,正迎来水利发展的又一个明媚春天!(记者 马和亮)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许晓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