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袁纯清:破解煤炭依赖"资源诅咒"山西要多元发展(4)

2011年03月03日 11:07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执行力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新闻周刊:谈到执行力,这是一个很实在的话题。外界对山西干部群体的执行力还是存在一些质疑的。

  袁纯清:执行力对于任何地方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都是个十分严肃、十分重要的话题,山西也不例外。没有好的执行力,再好的蓝图也是空文,到手的机遇也会溜走。省委要求领导干部把执行力作为工作的基本要求,增强执行意识,创新执行方式,提升执行效能。强调要完善科学决策、部署运作、操作落实、监督奖惩“四位一体的”执行机制,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确保见效。同时要加强对重要决策部署的监督检查,切实做到有部署就有执行,有执行就有监督,有监督就有反馈。比如,在策划、布局项目的同时,要高度重视项目的推进和落地。如果说策划、布局项目体现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决策力,那么推进和落实项目则主要考验我们的执行力。

  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我对同志们说,有一本有趣的书叫《把信送给加西亚》,在1899年出版,很快销量即达4000万册,激起了无数人的热血和激情。该书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罗文奉美国总统之命去给古巴丛林中的加西亚将军送信。罗文不认识加西亚将军,也不知道加西亚身在何处,但历尽艰辛,出生入死,终于把信送到加西亚手里。一百多年来,“罗文精神”被许多管理者奉为圭臬,成为执行力的象征。我强调说,之所以讲这个故事,是提示我们的干部,要有点“罗文精神”,山西需要“罗文精神”,要不怕困难,着力执行。

  中国新闻周刊:那你认为,对于“再造新山西”这样美好的蓝图,执行力来自哪里?

  袁纯清:我们现在在抓作风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在制度层面剖析,要流程重构,优化办事制度。干部除了树立要依法行政,建立服务政府理念,还要搞流程再造,不需要的环节该省要省,七天要盖的章变成三天行不行?这就要求减少审批,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实行首问责任制,办事限时制,工作责任制。

  中国新闻周刊:你曾说,干部作风和执行力息息相关,山西是怎样转变干部作风的?

  袁纯清:我们的工作很具体。首先我们处理了一批违反工作纪律、吃拿卡要的工作人员。其次我们开了学习弘扬右玉精神动员大会。右玉县解放以来18届领导班子从上到下、老老少少栽树,这就是一个良好的政绩观,这也是作风,是人生观世界观,正面宣传,就是要让大家要踏踏实实做事,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利用这个典型,所有处级干部都实地参观学习,一律自助餐,而且规定不让上酒,同时对照右玉精神召开民主生活会,找差距。

  去年10月份,我们还搞了全省的一个市一天半的观摩检查,书记和省长带队,所有市委书记、市长,重要厅局领导都参加,一个市一个市滚动。对全省11个市重点工作、项目建设和民生工程情况进行了观摩检查。这次观摩检查,实地查看了140多项重点项目和工程,规模大、规格高、内容实。白天看,晚上点评,所在市领导汇报不许超过三十分钟,厅局长点评,每人不超过五分钟,只讲缺点和工作建议,大家都有压力,执行力也就出来了。这都是作风改变。

  “安全生产,同样是第一要务”

  中国新闻周刊:煤炭安全一直都是山西的头等大事之一,你怎样看?

  袁纯清:一段时期,山西煤炭生产事故多发频发,代价沉重,使不少家庭失去了幸福,现有十几万因伤致残的煤矿工人,许多干部因安全事故问责受到追究,这些都给山西形象带来负面影响,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对山西而言,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就没有人民的幸福,安全生产同样是第一要务。为了从根本上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山西这几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狠抓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为安全生产构建产业和工程基础。全省矿井由2600座减少到1053座,办矿主体由2200多个减少到130个,淘汰落后产能2亿多吨,单体矿井平均规模达到90万吨以上,下一步要全面推进机械化开采、信息化管理。二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在原有基础上,去年新出台12个行业118条安全生产具体规定,建立充实了专门监管队伍,实施了严格的责任制度。三是深入推进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狠刹要生产不要安全、要钱不要命的恶劣之风。近几年,煤焦领域查收的违法违纪资金达322亿元。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山西煤炭安全的形势如何?

  袁纯清:经过全省上下的艰苦努力,安全生产扭转了被动局面,煤炭生产安全形势明显好转,我给一个数字概念,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在2009年减少1018人的基础上,2010年又减少505人,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从2009年的0.328下降到0.187,比全国的0.749低0.562,创历史最好水平。但是,我们深知,必须始终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推动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由明显好转向稳定好转转变。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记者/章文 申欣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