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盘点十一五筹划十二五 上海为十二五减排开好局 (2)

2011年03月09日 10:50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海环境保护工作总体思路是:“以削减总量、提高质量、防范风险、优化发展”为主线,继续以污染减排和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着力构建世博环境保护长效管理体系,为“十二五”环保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上海将全面启动“十二五”环保重点工作,力争污染减排取得“开门红”,在改善环境质量和促进发展转型的目标下,“十二五”污染减排开局工作重点主要是:

  完善污染减排总体方案和推进机制。制定“十二五”污染减排总体方案,更加突出结构减排的作用,促进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重点是制定“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方案、分配方案和考核办法,分解细化减排责任;对烧结和20蒸吨以上锅炉等脱硫改造、电厂脱硫或低氮燃烧、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石化行业VOCs控制、重点行业区域污染企业结构调整、污水厂网和污泥处置等重点减排项目,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同时,开展2010年度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确定“十二五”全市和各区县、责任单位主要污染物减排基数。

  抓紧落实和推进减排项目。加快推进白龙港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及其配套管网、竹园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郊区污水厂网及污泥处理工程等,继续推进宝钢分公司1号、2号烧结机脱硫改造工程、宝钢电厂3号机组脱硫工程建设,完成上海石化电厂2号机组、高桥石化点厂、吴泾第二电厂1号机组脱硝工程。同时,优化减排工程运营、强化管理和考核,确保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等已建减排设施稳定运行并发挥最大减排效益。此外,启动重点企业VOCs减排等技术试点工作。

  同步启动相关配套政策。拓展并完善减排工程建设补贴政策、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补贴政策、超量减排激励政策等减排相关政策,促进企业加快建设工程措施,优化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同时,探索、推进提高排污费等费制改革工作。

  强化环境准入和推进结构调整。严格实施“批项目,核总量”制度,严格控制涉及水源保护、环境风险、有毒有害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切实把住区域或行业的污染增量。严把环境准入关,按照“十二五”规划和“两规合一”要求,持续推进工业企业向104个工业区块集中,加快推进104个工业区块以外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以中心城区、水源保护区、沿江沿河以及人口密集区等敏感区域为重点,运用环境标准、经济政策等手段逐步推进九大类行业企业实施调整、转型或关停。同时,着力规范工业区环境管理,研究制定工业区块的环境管理办法,逐步完善104个工业区块的环境基础设施和环境管理体系。对当前矛盾比较突出、布局不合理、污染排放量大的区域,加快实施以调整转型为主的环境综合整治。

  回顾篇

  “十一五”完成了哪些任务?

  ●COD、SO2两项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

  ●所有污水处理厂和脱硫电厂实现在线监测

  ●实施了超量减排奖励政策

  “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圆满完成了“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COD、SO2两项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2010年的环境质量创下近十年来的最好纪录。通过节能减排,上海市切切实实地促进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转变,实实在在地提高环境质量,推动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在污染减排工作中,上海市按照“消化增量,削减存量,控制总量”的原则,从强化责任考核、推进工程建设、优化运行管理、加强政策引导、促进结构调整等方面入手,利用行政、法律、经济、科技等综合手段,全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

  污染减排最终落实点是各项工程实现预定节点目标,这是实现污染减排目标的关键之一。如何发挥各项工程在污染减排中的作用?如何运用政策对有关企业进行经济上的扶持,来推动企业进行污染减排?上海市的做法是:

  以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措施保证各项工程稳定发挥减排效益。为此,上海市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企业责任和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要求,实施逐月调度机制,完善了责任考核细则。同时,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开展污染减排大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减排企业进行通报,并督促其加快整改。目前,全市所有污水处理厂和脱硫电厂都实现了在线监测,为确保各项工程能够稳定发挥减排效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通过结构减排和政策创新推动企业进行污染减排。上海市实施了超量减排奖励政策,落实了34座污水处理厂和10家燃煤电厂的超量削减奖励约1.3亿多元;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的企业(或工艺);制定了污染物削减补贴政策,对关停企业按照二氧化硫、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性有机物(加油站)等污染物排放的削减量实行补贴。王静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