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山东能源摆脱“一煤独大” 积极进军油气电领域

2011年05月09日 11:17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山东能源行业的巨型航母刚一扬帆启程,便得到国内四大金融巨头的全力托举。

  4月29日,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明确,山东能源集团获得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总额达2200亿元的授信额度和更加便捷、高效、多元的金融服务,这也为山东能源集团的“十二五”目标——进军世界五百强——提供了有力支持。

  借力资本平台

  3月21日挂牌成立以来的一个多月里,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卜昌森赴新疆,下内蒙,到龙口……考察新疆伊犁的煤制天然气项目,会见中信证券股份公司总经理,与山东地矿局、齐鲁新航集团交流洽谈……

  目前,能源集团下辖六大权属集团的煤炭、煤化工、机械制造、油页岩利用等一大批项目纷纷快速推进。“这一系列大项目的开工、发展,都需要强有力资金平台的支持。”卜昌森说,“此次,山东能源集团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银企合作,对于促进山东能源国际化、现代化大型能源集团建设进程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末,山东能源集团净资产467亿元,货币资金205亿元。但刚上任的集团领导班子也清醒地认识到,尽管集团资金存量比较大,但融资手段稍显单一,特别是缺少资本运作平台。目前在集团内,除淄矿持有新华医疗29%的股权外,无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融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

  按照山东能源集团发展规划,未来五年,山东能源将大力发展绿色清洁新型能源,而资本运营将成为重要的运营模式。对于山东能源集团的宏伟规划,国有商业银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山东能源集团的发展不仅对提升山东省煤炭企业竞争力、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提升银企合作层次也具有积极意义。”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薛峰表示,“我们将充分发挥资金、网络、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为山东能源集团提供先进的银行产品,提供最优质的金融服务,推进山东能源集团快速、稳健发展。”

  摆脱“一煤独大”

  前不久,山东能源龙矿油页岩三期项目投入试运转,达产后,其年处理油页岩能力将达到120万吨、年产页岩油12万吨,成为产值6亿元的百万吨炼油基地。

  这只是山东能源集团进军新能源的一个小节点。关心山东能源的人士注意到,新生的山东能源集团新能源项目已四处开花:淄矿的光伏发电产品已问世,新矿的多晶硅去年已投产;在装备制造业方面,新矿、枣矿等也已具备相当实力和技术;现代服务业除了生产销售及供应环节的物流外,生产性服务业开始在部分企业风生水起。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卜昌森表示,“十二五”期间,山东能源集团的目标是成为国际化、现代化大型能源集团。为了这一目标,未来山东能源,必须走出“靠煤吃饭”的困局,必须在以煤为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煤炭地下气化和油页岩炼油技术优势,积极进军油、气、电领域,力争“十二五”期间,在内蒙古、吉林、陕西、新疆等地建设一批油页岩开采炼油基地。

  同时,作为一个现代化能源企业,还应通过资本运作等手段,择机进入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在煤化工领域,坚持“高起点、多联产、园区化”,以做优现有煤化工产业为基础,重点发展高端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培育发展与主导产业相融合的现代服务业,实现内涵发展、绿色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双千亿”的强劲支撑

  4月25日,山东能源集团举行了“十二五”规划报告会。未来五年,山东能源集团的目标是实现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销售收入2700亿元,利润270亿元,构建起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型产业规模化的崭新发展格局,进入世界500强。

  去年的一系列数字,对这一目标有着强劲的支撑。山东能源集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宿洪涛对记者说,“目前山东能源集团六大权属集团的资产总额是1296亿元,去年实现煤炭产量7905万吨、销售收入1060亿元、利润139亿元。这是我们的‘双千亿’基础。”

  而且,现在有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2200亿元的巨额授信。“此次协议的签署是山东能源集团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合作的新开端,从现在开始,银企将实现强强联合。”宿洪涛表示,“因为,这样既可有效融合双方优势,也必将在融合中实现双方的共赢发展,共同做大做强。”

  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协议签署后,卜昌森表示,今后,山东能源集团将切实用好银企合作平台,积极构建银企对接新机制,在信用、结算、代理服务、债务融资、资产管理、财务顾问等众多领域深入合作,发挥银企合作优势,在“双千亿”的基础上疾速驶向世界五百强。记者 张思凯 左丰岐 本报通讯员 李志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许晓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