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全球核电产业或已进入“后福岛时代”

2011年06月08日 10:00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日本福岛核事故尚未了结,但全球核电产业可能已进入“后福岛时代”。这对全球核电产业的发展意味着什么?或许我们可以先从历史上找到一些依据。

  人类发展核电的初衷是想寻找化石能源的替代品,但核电的安全性始终是影响该产业兴衰的关键。1979年美国发生三里岛核事故,自那时起,美国再也没有开工一座核电站。1986年前苏联发生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核电产业由此进入漫长严冬,核能开发甚至成为政治禁忌。但在此期间,已经建成的众多核电项目并未停运,各国核电科技界的研发努力也未中断,并产生了新一代核电技术。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恶化,节能减排成为全球共识与潮流,各国政府开始调整核能政策。本世纪初,全球核电产业终于迎来春天。据统计,目前全球在建核电站共有56个,基本都是在2000年以后开工的。

  而福岛核事故无疑向这股复兴势头泼了一盆冷水。欧洲地区的民众反应尤为强烈,德国政府急不可待地表达出“弃核”决定。即使是那些表态将继续进行核能开发的国家,也宣布了加强核安全的举措。“后福岛时代”的全球核电产业必将面临一个更严格的发展环境。

  但是,有利于核电发展的因素在“后福岛时代”仍然存在。首先就是开发核能的价值。气候与环境问题的逐渐恶化,其每年对人类造成的损害总和将远超任何单次核事故。其次是技术进步。目前各国正在运营的核电站在技术上绝大多数为第二代,而在建和规划中的核电站多为第三代或二代改进型,其安全性已有很大提高。截至目前发生过的重大核事故,其主要原因多为人为疏失。第三是其他形式清洁能源发展的缓慢。目前,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尚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储存和远距离输送,无法取代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也无法填补核能被完全放弃后留下的真空。

  总之,“后福岛时代”全球核电产业将会进入一个低潮期,但其持续时间可能短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全球核电产业经历的漫长严冬。核电产业仍存在再次复兴的可能性。道理很简单,人类发展需要充足的能源,也需要安全的气候与环境,而以当前技术水平来看,只有安全的核能才可能同时满足上述双重需要。

  (作者王伟男为上海社科院亚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