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水权之争 水利民生如何“共饮一江水”

2011年08月04日 08:58 来源:央视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聚焦水流困局——水权之争
  
  解说: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同饮一江水已成往日情景,拦水筑坝,截江断流,水权之争日益凸显,聚焦“水流困局”,《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陈伟鸿):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在古人的诗词当中,同饮一江水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但是在刚才《经济半小时》的节目当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同一条的河流,上下游大干快上,拦水筑坝,互相争夺越来越宝贵的水资源。古人的情怀,如今也只能在诗词当中去体味了。随着河流被一个个的水坝截断,上下游之间的联系,似乎只剩下了这样的两个字“水权”。我们不访先和我们的记者一起来看一看,这样的一条河流和一群在这条河流旁生活,却为水所困的人们。
  
  解说:记者来到河北省涉县的一个村子,尽管刚刚下过一场雨,但从长的参差不齐的玉米苗上,还是能看出这里干旱的痕迹。村民告诉记者,缺水是他们最头疼的事情,而在玉米地不远处有一条漳河,每年的7、8、9三个月是汛期,但汛期的漳河却看不到多少水,水量不过和一条水渠差不多而已。
  冯计亭(河北省涉县西辽城村村民):浇地水非常困难,因为一两分地,一两天都浇不上。

  解说:而在几年前,漳河却不是现在的样子,清漳河发源于山西,流经河北、河南等地,在涉县河漳村与浊漳河会合后称作漳河,历史上涉县清漳河两岸曾被誉为小江南,这位老人告诉记者,就是因为小时候家乡水多,父母给他起名叫王水保。

  王水保(河北省涉县西辽城村村民):我印象最深的是漳河过不去人,走不过去,水多,水深,就是靠坐船。

  解说:自从上游的山西省开始施工,责成西安水电站工程后,漳河的水就变得更少了,水电站距离河北的直线距离只有20公里,在宁给一升米不给一桶水的涉县,山西省在清漳河建水电站的消息,引起了河北涉县九镇八乡农民的恐慌,群众质疑山西方面以建水电站为名修建水库,担心水库建成后强行截断涉县40万人口的水源。

  冯计亭(河北省涉县西辽城村村民):本身这的水就不多,漳河上边两条沟,这边沟有一个水库,已经建成了,水就截流很多了,要这边再建一个,两条沟一掐,这边水基本就干了。

  解说:1965年以前的20多年,清漳河的平均净流量达到19.6亿立方米,1981年到2000年,20年平均净流量仅为3.56亿立方米,山西、河南、河北三省相继在漳河上游修建了大大小小80多座水库和难以数计的饮水工程。进入九十年代后,每逢灌溉季节,漳河上游河道净流不足每秒10立方米,而沿河两岸工程的饮水能力,却超过每秒100立方米,以往这里的主要种植作物是水稻,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沿岸农民不得不改种玉米。

  师记元(河北省涉县西辽城村委会负责人):算算账,种地没有经济效益,老百姓种地积极性就不会高,浇地比较难,换着班也浇不上地,所以种地就比较难,算算账不如出去打工,好多地都荒了。
  
  主持人:清漳河边的这个村庄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看到世代在这里务农和生活的这群人,他们对这条河的所求似乎并不太多,只是希望能够从中得到帮助自己种田,帮助自己生活下去的足够的水,其实刚才我们三个人在看这个片子的时候都有所感慨,就发现说,上游截水给下游带来的影响,其实远远不止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一切。

  张鸿(财经频道评论员):他们上下游的争执已经有十几年了,最大的这次的争执是来自于2009年底到2010年初,那时候我在新闻里也关注过,就是上游说,我们要建一个,他们说是水电站,但下游说那地方不可能建水电站,你建的就是水库,水库你就可能截留更多的水,下游这些老百姓就是自己,那一段时间挖井的设备开始涨价,挖井本身这个事也开始涨价,就是下游没办法了,说我们先提前打个井吧。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