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废塑料之都”整顿回收业 致北京废品价格大跌(4)

2011年08月15日 07:16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治污与经济利益之辩

  文安县政府一位人士介绍,虽然很多人在做着废旧塑料加工产业,但其对文安的经济贡献率很低。其表示,在廊坊几个县经济实力中,文安十多年前曾领先,但其他县后来出现几个大企业,拉动了经济,而文安始终没出现大公司,近两年经济排名倒数第二。

  经济贡献率低的原因是因大部分作坊都没交税。县发改局局长孟祥刚表示,根据调查,文安县做塑料水粉相关的企业作坊近4000家,每年纳税不到50万元。“95%没执照,98%不纳税”。

  “我们愿意花点钱在治理污染上,”水粉散户钱新虎说,“不过,政府也应给我们一条活路啊!”

  观望是目前大部分文安从事废旧塑料回收的人的态度。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文安县政府此次行动不同以往,力度极大,很可能真的就把这个行业给取缔了。

  “整治是必要及时的,是正确的。”孟祥刚说,“我们不是关张,而是规范。这点要明确。”

  “你说,搞个粉碎机,赚点钱吧,那是20年前的事情了,村村点火,村村冒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要讲科学发展观,今天我粉碎,明天我儿子,孙子怎么办?”

  钱新虎认为,政府的想法挺好,但前期工作做得并不理想,关停政策来得突然,关停后又没有进一步措施。

  整顿后续措施不明晰

  孟祥刚表示,部分百姓的生活受到影响,但这是必须经过的,目前文安县政府正在研究帮助办法,可能以银行小额贷款等方式扶持其转到别的行业上。

  记者从文安县政府了解到,其实当地政府目前也陷入两难。一方面,在大力开展整顿,另一方面,对于这些失业百姓,还拿不出具体措施。

  目前,文安县也试图在集中化和规范化努力,在其整治的红头文件中,要求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到当地新建的东都环保产业园发展。

  然而,这个产业园的实际情况却和政府所想的大相径庭。记者看到东都产业园内冷冷清清,大部分驻扎企业都和废旧塑料处理无关。据了解,里面只有一家企业在做着塑料瓶回收加工。

  钱新虎算了笔账,如果要进东都环保产业园,买地,盖房,买机器……起码得30万以上。而现在还赔着本,怎么可能有钱进东都。

  对于这个产业园是否能拯救文安的废旧塑料处理角色,当地政府并不清楚,文安县政府相关人士表示,即使文安在一些资助下,建起有着治污能力的规范企业或废旧塑料循环经济园区,但其成本会大幅提高,利润下降,如果别的县照样在非正规地做垃圾处理,在市场规律下,废旧塑料依然会流向别处。

  据东都环保产业园入园企业管理部经理刘俊明表示,园区建立的初衷,是依据环保部对废弃类进口金属须园区化管理的要求而建的,企业正积极配合文安县政府,申请商贸部的回收利用基地资格,批准后也可回收国内的废旧塑料,但他表示,有一定规模、成熟的大企业才可以进入。

  文安治污的解决之道

  当地政府相关人士表示,文安不是不愿成为“废旧塑料之都”,他认为,多年来,北京等大城市持续不断往文安运来废旧塑料,其产生的环境成本不可计量,这对文安来说不公平。他认为,北京等城市应为输出的塑料垃圾承担责任,或处理这些废旧塑料,或给文安予以一定补助,以帮助建立起规范的企业。

  对此,北京市政市容委高级工程师王维平表示,这是不可能的,这个想法把“垃圾”和“再生资源”的概念混淆了。

  他称,废旧塑料节省了大量自然资源,同时,国家也在大力提倡发展循环经济,有着专项政策和资金支持,完全可向河北省申请专项资金把循环经济做好。

  王维平表示,目前,北京五大类可再生资源都进入河北省。文安处理废旧塑料、保定处理废纸、废金属去往霸县、废胶皮往定州走,玻璃则走邯郸。这五大类不是“垃圾”,而是宝贵的资源。

  中国可再生资源协会一位人士认为,在我国废塑料回收再利用方面,还有很多潜力可挖,文安“一刀砍”的做法有点过于武断,打消了农民拾荒者的积极性,而即使成立东都再生产业园,但因门槛很高,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

  其表示,文安可借鉴山东莱州的模式。此前,莱州也有两三千家小作坊在做着废旧塑料的处理,整顿后变成几百家,熟悉的各家各户组合起来成立小公司,污水统一排放到污水处理厂,整个过程中,当地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也变成合法经营,政府有了税收。

  料场:运输车在料场卸货,部分塑料当场被直接买走,部分留在料场,由妇女对其进行细化分拣,将百种塑料按材料不同细分出来等待买家。

  水粉:水粉作坊从料场买来货,拿到作坊或企业中进行清洗、碾成碎片,常会用上含碱的清洗剂,如直接排放河流中,会对河流产生污染。

  加工:水粉作坊将清洗后的废塑料碎片或制成塑料模具,或卖给塑料加工厂,令其对塑料进行高温加热,以进行拉丝和造粒处理。

  再利用:文安处理完的废旧塑料成为再生的原料,可重新进入生产领域,水粉或造粒加工厂将之卖给各地塑料厂,制成生活中绝大多数的塑料产品。

  本报记者金煜 王卡拉  摄影/本报记者 吴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许晓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