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康菲硬气“道歉”只因处罚太轻

2011年08月22日 09:41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国家海洋局要求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就渤海溢油“处置不力”向公众道歉10天之后,康菲8月19日终于表示了歉意,但在其官网发布的新闻稿中,康菲称“尽管油气天然渗漏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现,但极少因油田作业的原因产生”,似乎在暗示此次事故是天灾。对“处置不力”的指责,康菲只是强调“康菲中国在48小时内完全制止了泄漏”,但事实上,康菲采取的只是临时性、补救性的措施,并不能彻底、有效地消除溢油风险。如此辩护意味极强的“道歉”,实在让公众失望。我们不禁要问,康菲的“硬气”从哪里来?

  溢油事件已发生两个多月,对此事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社会各界强烈关注。然而,康菲不仅未在国家海洋局的清理期限内完成清污,而且到现在还是自说自话,这样的行为与康菲这样的跨国公司所应具有的国际企业素质和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相去甚远。而从根本上讲,康菲的“硬气”表现,反映了相关管理部门对此事件的处罚力度不够或者说太轻,事件发生两个多月,尚无有力手段控制康菲的溢油。

  数据显示,康菲的溢油量已超过3200桶,远超最初估计的1500桶,而且目前仍在泄漏,而溢油对生态环境的长远影响更是难以估量。但是,面对康菲在渤海湾的持续溢油,相关职能部门以及民间组织却成了被动的“看客”,看着溢油面积扩大而无可奈何。20万元的罚款上限、要求康菲公司限期完成清污,都成了无力的空文或“口水令”。康菲态度之傲慢、“淡定”,不仅损害了相关部门的权威,伤害了我国法律的尊严,更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

  与此相反,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的石油泄漏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应对此事,尤其是对肇事公司的巨额索赔,在一个多月时间内就达成了协议。英国石油公司创建200亿美元的基金,专门用于赔偿漏油事件的受害者。漏油事件使英国石油公司当年二季度出现169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英国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也为此辞职。近期,世界知名油企壳牌公司在英国北海发生漏油事件,在英国政府相关部门及公众的关注、批评下,壳牌公司迅速承认了事件,并采取了有效措施应对事故。

  同是面对漏油,状况却如此不同,这值得我们深思。康菲的有恃无恐,不能不说是因为惩处的软弱:如此严重的溢油事件,罚款上限按法律只能是20万元,与国外动辄上亿美元的处罚相比,无异于挠痒痒。狄书爱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