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贵州遭受严重旱情 不缺水,缺的是水利(2)

2011年09月05日 08:50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石阡县县委书记赵贡桥说,“这次干旱,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贵州山区农业原本就脆弱,如果不搞好水利设施建设,更没有出路,我们已经在加快建设全县77处应急水源工程,加快修建农村小水窖工程,以发挥水利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

  今年,国务院批准实施《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其中,2011年至2020年,水利建设大中小微并举,投资954亿元,重点建设521处骨干水源工程,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和保障城乡安全饮水。

  旱情呼唤“节水农业”

  改变耕作传统,调整种植结构,种植损失养殖补

  采访中,记者发现,因为干旱,沿途许多树木都“耷拉”着。然而,走进贵州省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山上的金银花却长得精神抖擞,绿油油的一片,漫山遍野葱葱郁郁。

  “金银花可是村民的命根子,虽然今年大旱,可金银花是耐旱作物,要的水少,几乎没影响,又是个丰收年。”村支书朱昌国说,全村金银花种植面积达2224亩,产值近100万元,人均纯收入60%来自金银花产业,有的村民一年甚至能收入3万多元。

  朱昌国坦言,以前冷洞村民祖辈种玉米,然而村里石漠化极为严重,山上只长石头不长土,留不住水,逢旱即灾,几乎年年吃救济。“要不是改变了种植结构,冷洞村没有今天,算一算账,哪个划算很明显,一亩玉米收获几百斤包谷,顶多几百元收入,一亩金银花却有好几千元收入。”

  贵州没有平原,八山一水一分田,农业发展相对落后,种植结构也十分单一。因为土层薄,绝大部分山地用来种玉米,有的甚至从山脚种到山顶。然而“春种一大坡,秋收几小箩”,同时又造成水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

  “看来真的应该换换脑筋,今年家里的玉米全绝收,损失很大,秋冬准备种蔬菜。”贵州安龙县兴隆镇排冗村风鸣组的乡亲们已经做好了改种蔬菜、冬洋芋的准备。

  针对目前严峻的旱情,为争取农业减产不减收,贵州省拟改种蔬菜139万亩,其他农作物119万亩。截至8月28日,全省已改种蔬菜37万亩,其他农作物45万亩。

  各级农业部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共组织农业技术员19.1万人次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引导农民多种、种好,帮助农民转变种植观念。

  贵州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各地要顺应气候变化趋势,针对降水量逐年减少的状况,改变传统耕作方式,大力调整种植结构,科学规划产业结构,增强抵御天灾的能力,连片、成带发展耐旱特色作物,大力推进单个品种上规模、上水平,发展节水农业。

  8月30日,在贵州省榕江县忠诚镇锡庆村,到处是村民拍土改种、挑水灌溉的忙碌身影。

  锡庆村是榕江县旱情最严重的村之一,该村发动群众寻找水源,引水蓄水,补种改种,目前已改种洋芋、生姜、大豆等作物210亩。

  种植损失养殖补,贵州榕江县塔石乡党委书记石昌毕说,为弥补旱灾损失,增加农户收入,推动全乡养羊,乡里拿出10万元发展资金,设立养羊专项奖,奖励养羊重点户。“我们的目标是三年内实现全乡年出栏香羊1万只以上,把小香羊做成我们乡的大品牌。”

  “只有改变,才有出路。”石昌毕充满信心地说,“只种玉米、水稻肯定不行,要因地制宜发展多种产业,一旦遇到旱灾,我们就有足够的抗灾能力”。本报记者 龚金星 汪志球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