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云南易门做活“水”文章 滇中水城发展生态产业

2011年09月28日 11:39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地处滇中西部,素有“林之海、鸟之园、龙之乡”之称,区域内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类型气候孕育了易门丰富的生物、水利、矿产资源。近年来,易门以县城水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为突破口,对全县生态环境进行统一规划和综合整治,建设生态县,打造“滇中水城”,成效明显。

  建设生态县,蓄积后发优势

  易门县自2003年6月被列为第八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县后,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易门县生态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和生态建设领导机构,“生态乡镇”、“生态文明村”“环境优美乡镇”及“绿色学校”等各项创建工作迅速开展起来。

  “十一五”期间,易门县委、县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县、工业富县、农业稳县、开放活县”的发展战略,提出生态县建设目标,并编制完成《易门生态县建设规划》,实现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与全县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促进了全县生态建设工作。易门县环保局局长张燕明说:“通过创建生态示范区,极大地改善了易门局部区域环境质量,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所实施的项目真正取得了富民增收及保护生态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生态县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确立建设生态县目标后,易门县不断加强生态创建工作,丰富生态县建设内容,围绕生态乡镇、绿色学校创建等开展了大量的生态创建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开展创建生态乡镇工作,经过多方共同努力,龙泉镇、六街镇先后被命名为云南省生态乡镇。

  针对农村环境现状,易门采取一次性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2007~2008年在浦贝乡罗台旧、龙泉镇麦子田和螃蟹箐3个村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试点建设。“易门的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试点建设包括全村生态家园、清洁水源、绿色田园、清洁能源4个方面,我们通过环境宣传教育、制定环保村规民约、设环境保洁员、建设简易农村生活污染源处理设施、发展生态农业等工程和措施,使试点村生产、生活造成的农村面源污染得到了控制,同时通过试点建设和典范作用,推进全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张燕明说。

  据了解,目前易门县环境基本保持良好的稳定状况,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68.5%,共建立各类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1个,地方级3个。全县保护区面积为两万多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3.15%。县域内已经全部关停小造纸、小化工、小制革、小印染、小酿造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

  发展生态产业,加快推进县域经济

  易门县地形地貌以山区山地为主,占全县总面积的97%,土地利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这正好为易门留下了相对完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这是发展生态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 

  好山出好水。易门良好的自然生态蕴育了丰富的水资源,特别是县城周围水网密集。由易门龙泉国家森林公园内流出的龙泉河水日均出水量960立方米,流经易门县城区,是易门县城市用水的主要水源,而园内的一股含锶的天然矿泉水,水源水质优良,则造就了“云南山泉”这一著名品牌。

  易门作为“水城”历史悠久,为此,易门做活“水”文章,对县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做了积极研究和探索。“龙泉水是易门得天独厚的资源,为了做活水文章,推进‘生态立县’战略的实施,县委、县政府把建设‘滇中水城’作为生态县建设的突破口,充分利用城在低处、水在高处的奇妙地理关系,引水绕城,打造‘湖—山—屏—河’城市生态景观,先后投资1.73亿元完成了5期重点工程,实现了‘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林、水、城交相辉映的奇妙景观,对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整体形象的提升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张燕明说。

  随着易门县“滇中水城”建设的深入开展和生态县建设的深入推进,全县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复杂的地形地貌、独特的气候条件、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多样性的土壤种类,为野生食用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全县60多万亩森林里长有干巴菌、松茸、鸡枞、牛肝菌等400多种野生菌,其中已广泛开发的可食用品种有37种,食用菌的年平均产量约4000吨,有“中国野生菌之乡”之称。

  易门县委、县政府围绕“菌乡易门”主题积极打造特色产业,创办“中国·云南野生食用菌交易会”,并获得省商务厅授予的“云南野生食用菌交易中心”牌子。交易会的举行不仅打响了“滇中水城·菌乡易门”的旅游品牌,还培养壮大了一批野生食用菌深加工企业。易门县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培养出一大批精加工农户,引种成功人工菌品种20多个,种植面积达23万多平方米,年产蘑菇1600多吨,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记者 郑劲松 通讯员 刘萍)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珊珊】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