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地方炼厂闷声发财 与两巨头喊亏形成鲜明对比

2011年12月01日 07:12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家发改委近日披露,2011年前三季度炼油行业净亏损11.7亿元,而两大石油巨头中石化和中石油披露的同期炼油亏损合计竟达645亿元!发改委公布的炼油行业数据引发公众一派哗然。为何数据悬殊如此巨大?是“两桶油”在撒谎,还是地方炼油企业的盈利填补了两桶油的亏空?若是后者,则意味着在两大油亏损645亿元的同时,地方炼油企业却在今年前三季度赚得个盆满钵满,净利润高达633.3亿元!

  被描述为“夹缝中生存”的地炼究竟生存状态如何?地炼与“两桶油”之间,究竟是爱是恨、是敌是友?中国证券报记者试图走近地炼,寻找地炼野蛮生长的答案。

  闷声发大财

  一名在山东某家大型地炼工作了一年的员工这样对中国证券报记者描述他的工作状态:作为一名普通车间技术工人,实行的是“四班三倒”工作制,即每工作8小时休息24小时;除检修期外,其余时间都是满负荷生产。每个月可拿到1000多元基本工资、2000多元奖金,加上各种补贴并扣除五险一金后,每月净收入可达4000多元。

  “我们每年年底还会发放一笔奖金。去年,老板还给每名员工发了5000元的额外奖励。”他笑称,公司福利好、氛围好,也比较稳定,因此很愿意在公司长期发展。

  据息旺能源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地方炼厂数量达114家,总炼能约1.31亿吨,占全国炼能的五分之一。单一炼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11年底平均炼油能力达到116万吨/年,较2008年底提高近三成。息旺能源推算,2012—2014年我国地炼累计将有5640万吨/年的新产能投产;到2014年底,地炼总炼能将可达到1.88亿吨/年,比2011年底再提高42%。

  山东是我国地炼数量最多、最集中的省份,可谓全国地炼的缩影。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山东调研时发现,山东的地炼多集中在东营、淄博两地:东营因为背靠胜利油田,淄博则因为坐拥齐鲁石化,有人力和技术设备上的优势。这些地炼,有的是单纯民企,有的由原先的国企改制或剥离而来,还有的由上市公司直接投资设立,其中也不乏地方政府的参股。

  据易贸集团副总裁钟健介绍,2008年以来,山东地炼的原油和燃料油加工量以年均13%的速度增长,目前月均柴油产量在150万吨至200万吨之间,汽油产量在50万吨至100万吨,2011年的汽柴油产量可能超过2000万吨。

  “虽然很多地炼喊亏,但实际上这是一种‘会哭的孩子有奶喝’的策略。很多地炼这几年实际在‘闷声发大财’。”一位业内人士说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许晓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