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山东侨乡新河:走出以草编产业富民兴镇的成功之路

2011年01月10日 17: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月10日电 据青岛市侨联消息,进入侨乡山东省平度市新河镇,仿佛置身于一个草编工艺品的“王国”,沿路而立的草编工艺品企业比比皆是,草编加工点遍布乡村,巧夺天工的草编工艺品令人爱不释手。

  新河镇是全省著名的侨乡,总面积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万人,其中归侨侨眷665人。被誉为“江北一枝花”的山东省华侨中学就坐落在该镇。多年来,新河镇立足本土特色,发挥侨乡优势,放眼海外市场,趟出了一条以草编产业富民兴镇的成功之路。

  “养活一家老少,全靠我妻编帽”。这是在新河镇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一句民谣。该镇草编生产历史悠久,据当地老人讲,100多年前,为了养家糊口,一些家庭妇女开始用各类杂草编成生活用品出卖,当时其“代表作”便是农村常用的草帽,以该镇龙湾姜家村等10余个村庄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以销售草帽为主的集市,被称为“帽庄”。

  早在80年代,印尼归侨姜亦江凭借海外关系广泛的优势,在全镇率先领头建起了占地30多亩的工艺品加工厂——青岛民生工艺品公司,现在已发展成为该镇工艺品产业的“龙头老大”。在他的带动下,其他有海外关系的归侨侨眷也纷纷效仿。

  “新河镇草编加工业是典型的‘草根经济’,产业发展关系着企业、加工点和千家万户的利益,这些年,我们坚持政府造环境,侨资企业为龙头,多方投资为主体,广大群众齐参与,精心打造草编工艺特色产业。”新河镇党委书记王彬堂说。

  服务侨企,培育典型。为发挥侨资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新河镇党委、政府将服务侨资企业摆到重要位置,先后采取了系列服务侨资企业的举措,如走访调研制度、跟踪服务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等。将率先投产的侨资企业作为典型培育,给予政策,加以扶持,逐渐形成了以规模较大的民生工艺品、裕泰工艺品、裕昊工艺品等侨资企业为龙头的发展格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侨资企业的发展壮大有力带动了一批企业的成长。

  完善政策,放水养鱼。以数家侨资企业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形成后,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转而开始以量取胜,先发展后规范,大力培植中小型企业,对一些发展后劲足的社会收购点和加工点实行“零赋税”,并在资金、信息上给予扶持,帮助他们发展壮大,培植成为工艺品生产企业。目前,全镇已有15个加工点发展成为一般纳税企业,其中注册资金500万元的企业1处,300万元1处,50万元2处。

  完善载体,搞好配套。为加快工艺品产业发展,新河镇规划建设占地5平方公里的工艺品产业园,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完善了水、电、通讯、路、排污等基础设施,为企业发展打造平台。与此同时,打响“侨乡”品牌,加大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了万华织布厂、永邦包装、恒基兆业等配套企业。

  “十里长街无闲女,家家都有编帽人”。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新河镇草编工艺品市场逐渐形成气候,由秋冬季加工为主发展到常年加工,几乎所有的家庭主妇都从事草编加工,产品由原来单一的草编产品发展到草、柳、木制、机绣、机钉及其他天然纤维工艺品等多个系列4000多个品种,加工规模日益膨胀,业内曾有“全国草编看山东,山东草编看新河”的说法。

  “不点火、不冒烟,看着电视做草编;不出门、不出院,轻轻松松把钱赚。”这是平度市新河镇农民编着草帽“编”出来的一句顺口溜。草编加工主要程序在加工点和农户,如一名家庭妇女手工编制,按每天加工10个草编篮,每个加工费2.5元计算,每天加工费可收入25元,用机钉工艺编制,每天加工费则在50元左右。去年,全镇工艺品年产值近3亿元,其中1.5亿元是加工费,仅此一项,全镇农民人均增收约2500元。

  “发家致富靠草编,漂洋出国赚洋钱”。新河镇党委、政府发挥侨乡资源优势和传统优势,把草编工艺品产业作为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来抓,规划建设了4平方公里工艺品产业园,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成为江北地区最大的草编工艺品加工出口基地。目前,全镇草编工艺品出口生产企业发展到46家,有11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草编工艺品90%以上远销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新河工艺品产业步入多元化发展阶段,体现为产业集聚、规模膨胀、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带动作用越来越突出。

  “新河草编工艺品产业发展依托的是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手艺的优势,走的是一条具有侨乡特色的外向型经济的路子,生产的是‘洋’货而不是‘土’货,靠的是现代技术和现代管理模式,目前,产业特色优势越来越明显,有力地助推了新农村建设。”王彬堂说。(王道宗)

参与互动(0)
【编辑:董方】
    ----- 侨乡传真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