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专家建议广东加快建设“华侨文化生态保护区”

2011年07月29日 17: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江门7月29日电(郭军 方琼玟)广东省侨办副主任林琳、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张国雄等专家29日在广东江门召开的“华侨文化与侨乡文化”研讨会上指出,广东应重视华侨生态保护问题,加快华侨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可以考虑把广东华侨文化生态保护区分层建设,设立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市级保护区等。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的特定区域。

  2006年,中国在“十一五”期间确定“10个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至2010年底,文化部共批准了闽南文化(福建)、徽州文化(安徽)、热贡文化(青海)等10个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十二五”期间,中国拟设立20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0年12月,客家文化(梅州)保护区挂牌成立,成为迄今为止广东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广东省侨办副主任林琳指出,广东省委、省政府已提出加大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保护,建立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华侨文化等若干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从目前来看,江门五邑、潮汕、梅州、中山等市都具备基本要求,中山市将向文化部申报“中国近代文化生态示范区”。

  林琳表示,江门是广东省重点侨乡,海外华侨众多,华侨移民历史悠久,对居住国贡献很大,华侨文化载体、史迹多。鉴于此,江门市应申请设立国家级的“华侨文化(江门五邑)生态保护实验区”。除江门市行政区域范围外,也可以“江中珠”一起申报,即把江门、中山、珠海都作为同一华侨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范围。

  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张国雄指出,广东华侨文化生态区内的文化形态有的已经处于濒危状态,需要抢救和修复,有的是在延续发展需要有意识地保护展示,不论是从教育功能的实现还是从改善保护条件方面考虑,生态区需要进行以保护为前提的适当的开放利用。

  张国雄还说,要利用广东优势的华侨文化资源,将这个资源优势变为政策优势,争取进入区域规划发展的国家战略,应该成为继广东华侨文化生态区建设的最后目标,这个区域规划可以叫做“华侨综合发展区规划”。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齐彬】
    ----- 侨乡传真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