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功德碑藏身惠安县乡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南宋功德碑藏身惠安县乡村
2009年09月08日 17:55 来源:泉州晚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南宋功德碑记载了僧人的建桥善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近日,惠安县紫山镇仕尾村郑成法先生致电本社新闻热线称,他们村发现了一块宋代的路桥功德碑。接到热线后,记者与泉州文史工作者龚书群一同赶至惠安紫山仕尾村一探究竟。

  南宋功德碑藏身小乡村

  在仕尾村郑氏家庙院落门口,记者看到了这块宋代功德碑,碑高约120厘米,宽68厘米,厚约15厘米,保存完好。碑面上刻有正楷碑文,虽然个别字迹已经模糊,但是还能大体上看出上面的字迹。上面写着“泉州开元寺尊胜院落济阳(蔡氏郡望)十四代孙僧嗣昭,捐金命工用石缔并刃榕台及四□桥路,兴工于乙丑正月庚辰,毕役于□夏己酉。工、匠人等计柒佰纟昏(一纟昏等于一千文),足是举也。革故址而鼎新,状宏规而益大,其功诚可书也。谨志。咸淳改元巳月(四月)望日(十五日)宗女至□□等立。”

  记载开元寺僧建桥善举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得知石碑立于1265年,主要是为记载开元寺一位法号叫嗣昭的僧人兴建路桥而立的。”龚书群告诉记者,仕尾村以前的居民都姓蔡,这位叫嗣昭的开元寺僧人应该也是从这个村出家的,后来很可能是回乡修建路桥,回报家乡,“因此其侄辈才立下碑刻来纪念他的善举”。龚书群还说,在古代,泉州很多桥都是由僧人修建而成的,洛阳桥、安平桥、笋江桥等都是由僧人主持修建的。

  郑姓家庙供奉“蔡大人”

  据当地村民介绍,郑姓家庙还有一个有特色的地方:除了供奉郑氏先祖外,还供奉“蔡大人”。该村最初居住的原本是蔡氏,石碑也可以证明在南宋时蔡姓还是当地的一个大姓,但现在仕尾村130多户人家全姓郑,而蔡氏已经没有一户人家了,蔡姓后裔到哪去了?

  龚书群分析认为,郑姓和蔡姓可能是亲戚关系,郑姓到仕尾村投奔亲戚在此入户,后蔡姓慢慢没落,而郑姓则兴旺起来。为纪念蔡姓的接纳之恩,于是郑氏家庙供奉蔡姓的先祖“蔡大人”,“也可能是瘟疫、天灾人祸、匪患等原因使蔡氏逐渐在此地消失了”。

  郑成法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这块功德碑原先立在村庄前的一条古道上,当时还有一块唐代的神道碑。“还没建洛阳桥的时候,我们这里是泉州到福州的官道。”他认为,因为有了这条交通要道,当时这个地方比较繁华,蔡氏一族便在此安居乐业。但后来随着宋元时代泉州港口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不断向沿海地区转移,蔡氏一族也极有可能迁移到了沿海。

  龚书群认为,“宋代石碑保存如此完好的,这在泉州也比较罕见”。(罗剑生 郭彬玲 林婷婷 文/图)

    ----- 侨乡传真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