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并蓄多种信仰文化 海南军坡节古风犹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兼容并蓄多种信仰文化 海南军坡节古风犹存
2010年03月29日 15:37 来源: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军坡节仪式几乎都与冼夫人有关

  军坡,也叫军期,海南民间称之为“闹军坡”、“发军坡”、“吃军坡”、“行军期”等。这个由民间自发兴起的传统节日相传已有1300年历史,起源一般都认为是以纪念冼夫人为主。

  虽然都叫军坡节,但海南岛各地闹军坡的日期却差别非常大,据说各地以冼夫人出兵到达本地的时间作为军坡节日期。各地军坡节一般集中在农历2—3月之间。但万宁市禄马苗乡闹军坡的时间则于农历1月就开始,而有些地方闹军坡最迟是在农历10月。

  军坡节的各种仪式和细节,几乎都与冼夫人的传说有关。例如新坡军坡节期间大街小巷遍布的百通令旗,就有“一令传下,百事百顺”的传说。相传梁沙坡附近有座山,进山者多迷失方向,群众以为有鬼。冼夫人给进山者一面“出入平安”小旗,让他们进山逢小山丘插上一支,后来群众终于能顺利返回。当地人男女授受不亲,以致有人婚后多年不育,冼夫人发下“无所顾忌早生贵子”的令旗,并传话“夫妻同床睡觉无所顾忌”,多年不育的夫妻果然生子了。还有“财源广进”等令旗,相传都与冼夫人有关。

  军坡节上,出售最火的桑叶、芋头等5大吉祥物,据传也与冼夫人有关。传说冼夫人驻军新坡时,倡导多种番薯、芋头等作物,并无偿提供种苗。因此这些作物都是吉祥的象征。事实上,番薯生长快,象征多子多孙事业发达;芋头象征发展稳妥;韭葱根长,象征长寿;桑、桔的海南话发音分别与“财”、“吉”同音,象征吉祥发财。

  军坡节时,前来朝拜者必买这5种物品到婆祖神像前上供。

  “装军”,是军坡节最具特色的内容,它的每一步仪式都反映出冼夫人的影响。百姓“装军”是为了表示接受冼夫人的检阅,以表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决心。“装军”的同时,还进行农产品展卖,表演娱乐节目,这也是百姓安居乐业,追求幸福生活的表现,并以之告慰先灵。

  军坡节与“公期”渊源殊胜

  海南的军坡节一般分为“公期”和“婆期”,指的分别是公祖或婆祖的生日,主要是祭祀先祖和历史人物。一般一个村子有一个“公”或“婆”,其实质就是一地之神。公期婆期时,全村人抬着神祖像在村中挨家巡游,祈求平安。村民则举行祭祀仪式供奉神祖,还遍邀亲朋来家聚餐。

  事实上,军坡节与“公期”的关系非常复杂。在形式上,军坡节与公期相近,例如琼海中原、临高多文及万宁、原琼山一带,都闹军坡,有些地方的军坡实质上就是公期;但在有些地方,既在一个大的范围内过军坡节,各村子又有自己的公期。例如新坡镇,全镇各村既有共同的军坡节,但各村还有各自的公期,如梁定川所在保礼村的“公”称为灵山大王,传说中是当地的一位英雄人物。因此,“公期”又分为“大公期”和“小公期”,军坡节时供奉范围比较大的神祖称“大公”,而各村各自供奉的神祖称为“小公”。

  万宁龙滚军坡定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举行,起源于一段真实的故事。清咸丰年间,龙滚村艺人庆筹兰组建的“琼顺班”在岛内各地演出。由于清朝腐败,反清情绪高涨,进步艺人大编大演反清的戏,屡遭清兵追捕。庆筹兰决定出洋逃难之前于1859年6月21日带“班””回家,在龙滚营搭起土台,上演《窦娥冤》和《怒沉百宝箱》等戏来与父老乡亲告别。是日,龙滚村家家户户杀鹅迎客,大摆宴席;亲朋好友白天饮酒,夜间看戏,直到通宵。第三天,“琼顺班”离开龙滚,从西营抵达星洲。“琼顺班”辗转到南洋,是最早的琼戏南播的文武大班。庆筹兰创立了“星洲剧社”,因此成为琼剧艺术在海外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为纪念这位进步艺人,龙滚村的乡亲父老每年都要于六月二十一闹军坡以示庆祝。

  海南的黎族也有自己的军坡节。据资料显示,琼中一带的黎族支系杞人民,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举行军坡节。传说这一天是当地堑对、乘坡等四村峒主公诞生日。当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在喧闹的锣鼓声中,把峒主公偶像抬到各村游行。游行的队伍每到一村寨,该村的男女老幼必盛装出迎。逢丰收之年,村人还特请附近有名戏班,前来表演琼剧助兴。但这一节日在黎族地区已逐渐淡出了。

  海南各地的军坡节渐渐演化成展示当地民俗的大舞台。过去,少数民族百姓赶军坡都会穿上民族服装,现在倒是少见了。万宁禄马苗乡坚庄村在军坡期间,苗族少男少女还有对歌的习俗,一般男唱女应,一旦双方心有所动,行完军坡便带对方回家喝酒吃饭定下终身。

  据一些老人回忆,过去,新坡镇军坡节还有精彩的“八仙骑八兽”、“土地公背娘子”、“狮口吐童子”等表演;而临高的军坡节,自然少不了人偶戏来助兴。一些地方在军坡节期间,还开展过火山、上刀梯、婆祖巡游、舞狮摘青等民俗活动。可惜的是,各地军坡都已淡化了原来的民间习俗,只有新坡的军坡还有些古老的气息。

  每年最火热的军坡节当推琼山市新坡镇。据《琼山县志》记载:“数百里内祈祷者络绎不绝,每逢诞节,四方来集,坡墟几无隙地”。由此可知,古时军坡节的热闹与今日无异,纪念冼夫人的民俗活动世世代代经久不衰。

  军坡兼容并蓄多种信仰文化

  其实,从南北朝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军坡节不仅只是祭祀冼太夫人了。随着道教、佛教文化等在海南的浸透蔓延,各路仙神、峒主,以及各姓迁崖始祖从中原各地带来的祭神对象与当地的冼太夫人一起,丰富了海南军坡节的祭祀活动内容。比如目前海南有些地方军坡所祭的各峒主,就是道教文化中的神仙。“峒”亦山洞,道教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的说法,“洞天”是道教根据道生万物的宇宙创世理论构想出来的神仙所居之处,各洞的主人亦是道教中的神仙。

  自明朝以来,官府对海南黎族各支系的管理都是以峒为行政单位,峒主自然是该系的头领,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

  在琼东北地区,军坡所祭祀的神灵人物还有雷公、精卫和各迁崖始祖的先辈,以及各村镇各区域的保护神,并演变成一年一度的地区性的“公期”、“婆期”祭神活动。海南的军坡节所展现出来的“装军”、“钢钎穿腮”、“过火山”、“上刀梯”等表演,其实就是中国道、佛、儒、占术等各种宗教文化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下的文化产物。

  海南的军坡,是汉黎民族同为敬仰并认同的一种地域文化,是全国唯一的带有浓郁岛屿特色的民俗民风。它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是汉黎民族共融互促构成和谐社会的典范,也是海南最具有开发潜力的历史文化品牌,理应成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打造海南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海南这样一片移民众多的土地上,军坡节起到融合地域、民族文化和各种宗教信仰的作用。这一看似简单却内蕴丰富的民俗活动能够流传千年,其中深刻的民族、社会、历史、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借鉴与深思。

    ----- 侨乡传真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