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蒋巷村——世博园外的低碳农民家园——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常熟蒋巷村——世博园外的低碳农民家园

2010年08月16日 19: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苏州8月16日电 题:常熟蒋巷村——世博园外的低碳农民家园

  记者 韩胜宝 李克祥

  上海世博会首创低碳世博,成为打造低碳发展的典范,而在距离世博园不到一百公里的江苏常熟蒋巷村,记者惊奇地发现,早在低碳理念成为现代人共识前,这里就已经“无意识”的以低碳理念发展了数十年,打造出了一座世博园外的低碳农民家园。

  蒋巷村地处常熟、昆山、太仓三市交界的水网地带,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走进蒋巷村,放眼望去是一片片碧绿的水稻田、一条条整齐的林荫路、一个个清澈的池塘、一座座农家的别墅,还有一只只飞来的白鹭、一群群散养的鸡鸭为安静的村庄增添了动感。

  风能、水能、电能、太阳能……上海世博园具有的低碳元素,在这里都能找到它的影子。走进村口,“低碳蒋巷村”的大幅标语吸引世博游客的眼球。

  村内一排排或粗或细、笔直挺立的水杉树令人过目难忘,林中树了一块醒目的“汇碳林”的牌子。据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介绍,这些树是在40多年里陆续种植的,总数超过10000棵。六、七十年代还很穷,当时买树苗都要借钱。现在,全村100%实现林网化,绿化覆盖面达50%以上。

  在苏南已很少见到千亩水稻田,而在蒋巷村就有。常德盛站在一块“有机农业固碳方”的标牌旁说,水稻田是生态效益很好的人工湿地,村里每两年疏浚一次池塘、河道,获取的淤泥用于“补田”,这是传统做法,也符合现代科学。对土地饱含感情的常德盛说,土地是农业的基础,农业是农村的基础,对土地要有“良心”,这些稻田会一直保留下去,如果把这些稻田开发了,村里的“阿拉伯”数字可以好看很多,但这不是蒋巷村的追求。

  蒋巷村靠工业发家,有没有走过弯路?常德盛表示“也有过”。他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蒋巷村投资500万办了小化工厂,投产才2个月,利润就超过100万。可是,与利润同时到来的是废气让村民难受、废水让鱼虾死掉。在上级没有要求的情况下,村里认赔400万关掉了工厂。从此,蒋巷集中力量发展环保建材产业,再没碰过污染项目。

  记者在蒋巷村内的住宅区看到,全村186户居民,每户一幢别墅。在这些别墅的楼顶,无一例外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据介绍,这些热水器由村里出钱免费安装,节电效果很明显。

  一位村民向记者说,蒋巷村保留的农田多,农作物的秸秆也多,村里建设了秸秆气化站,供全村人烧饭烧水足够了,“榨”干了气后,已经腐烂的秸秆又可以“还田”。村民笑呵呵的说,这就是你们城里人说的“绿色能源、循环经济”吧。

  作为科技部首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蒋巷村运用的住宅区生态绿化、水环境修复、太阳能利用、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规模养殖场粪便资源化利用等技术,降低了能耗,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促进了绿化美化,从而大大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

  几十年培育出的优美环境,现在已成为蒋巷实现“旅游旺家”的基础。作为苏州“乡村游”的先行者之一,“当一天蒋巷农民,过一天乡间生活”的蒋巷农家游,用绿色生态的农家菜、优美的乡村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吸引了一批批世博客。

  被温家宝总理赞誉“全面发展”的蒋巷村,不像喧嚣的小城市,也不是杂乱的小村庄,它展现的是一幅可持续、低碳化的现代新农村图景。(完)

参与互动(0)
【编辑:段红彪】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