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市民食堂”再成百姓关注热点 曾解决双职工之忧

2011年02月07日 13:28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午时分,在平凉社区食堂里老人们正津津有味地享用午餐。姚勤毅 摄
东方海外大厦开设的食堂为周边白领解决了吃饭问题。姚勤毅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今天,你吃食堂了吗?

  ——沪上市民食堂生存状态调查

  编者按 

  “挂钥匙,吃食堂”是很多上海人温馨的儿时记忆。昔日带有福利特征的单位食堂、里弄食堂,解决了双职工的后顾之忧。如今,通胀压力、快捷的生活节奏,以及家庭小型化的趋势,使得“市民食堂”再度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市民食堂既包括依托于居民区的社区食堂,也包括商务楼宇内的白领食堂。政府和社区托底,便捷、平价、卫生、公益是市民食堂的必备特征。也正因如此,使得一些市民食堂大受欢迎。分散在不同区域的市民食堂能否持续地为“目标顾客”带来方便?这些食堂在经营中出现了怎样的困境和突破?他们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是否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日前,本报记者分别探访了本市数家各具特色的市民食堂。他们的经营理念和经验,或可为我们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南京西路商圈

  白领食堂的辐射效应

  南京西路以“梅、泰、恒”为圆心的中央商务区面积仅 1.8平方公里,却集中了众多年税收超过亿元的写字楼。十几万白领每天在这里辛勤工作,午餐曾是他们面临的一大难题。下馆子,贵!自带饭,烦!不吃,饿!

  2007年初起,静安区相继推出20余家商务楼宇白领食堂以解决这一难题。

  日前,记者来到其中之一的东方海外大厦白领食堂。中午12点,800餐位几乎座无虚席,两个卖菜窗口前排着长队。一个窗口出售套餐,当日供应生焖小鸡、茨菰炒肉、干烧鱼块、家常豆腐、黄瓜炒肉片、青椒豆芽、炒青菜。可选两荤两素,附赠一汤一水果,每份12元。另一个窗口出售小锅菜和盖浇面,每份18元。 “套餐12元的价格已整整维持了两年,我们很感动。 ”一位供职日企的吴先生告诉记者。

  在寸土寸金的地段,白领食堂如何保持质优、价平?东方海外大厦物业经理、食堂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张健的体会是,公共食堂首先要确保公益性,要保持良好运营需要几大条件。其一,东方海外食堂占地800平方米的场地,由原先的自行车库改建。本来大厦外资开发商打算收回出租,因有推出食堂的需要便免费提供,“开发商感到,一方面可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一方面也更吸引租客”。张健说,“按照这里日租至少3元/平方米的价格,一年就省下几十万元钱,这对保持公益性至关重要。 ”其二,食堂选择了麦德龙超市等知名企业做食材供应商,保证了食材的可靠性。其三、稳定的客源。 “整栋楼内80多家企业的2000名员工中,近一半选择在我们食堂用餐”,餐位从500个增加到了800个,仍然供不应求。食堂开办两年来,始终能保持微利,以上三点至关重要。

  此外,静安区商务委还会同各街道,针对白领多元化的餐饮需求,在南京西路10分钟路程半径范围内,精选了20多家“推荐餐饮”和50多家“特色餐饮”,发动这些企业为白领提供相对便宜的套餐。在梅龙镇广场工作的姚小姐给记者展示了一本由静安区商务委派发的小册子《白领午餐指南》。 《指南》里不但列出了“推荐餐饮”的地址和电话,还有套餐的类型和价格。记者浏览了一下,这些以小南国、梅园村、绿杨村、上海人家、王家沙等为主的著名商家,多设计了12元-15元不等的午间套餐。 “每天我都被这本小册子‘折磨’得口水涟涟,巴不得每个都去尝试。 ”姚小姐说。

  从被“推荐”开始,商家营业额平均上升了20%,白领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提高,带来了休息天节假日的全家消费。今年不少商家的年夜饭早早订完,订餐的恰是那些每天来吃午饭的白领们。

  平凉街道社区食堂

  让老人吃得满意

  10点刚过,记者从平凉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中心出发,跟着送餐员的电瓶车一路小跑,拐到了隔壁的3号弄堂。 82岁的独居老人施桂芳此刻正躺在床上看电视,看到送餐员,尽管腿脚不便,挣扎着要坐起来。自从上门送餐后,老人吃饭不再难。以前烧顿饭,老人得拄着双拐站半小时,烧一顿吃两顿,且顿顿都是一个菜。如今,两荤两素一汤只要7元钱,既吃得饱又吃得好。

  与施桂芳一样,在平凉社区有400多位住得偏远或行动不便的老人享受送餐上门。而在助餐中心二楼,则是一个温馨的公共食堂。楼梯上特地铺了防滑垫,踩上去很稳当。一推开门,空调暖气扑面而来,十多位老人正在就餐。记者在墙壁上看到一张“一周菜谱”,每天花样翻新。77岁的曹老先生吃的是 “糖尿病餐”,“不用买、?、烧,省心又省事。”除了糖尿病人,对于痛风或对某些食品忌口以及回族老人等,工作人员都会提前做好统计,做相应的调整,提供高血压餐、无牙餐等来满足老人的不同需求。 “这几天正好过年,我们一如既往提供送餐上门服务,菜式品种比平时更丰富,更有年味。 ”

  为了让老人们吃得好,平凉街道没少动脑筋。前段时间,大部分食品价格都有较大幅度上涨,许多老人主动提出要增加助餐费。街道一方面要求“不涨价、不减量”,同时与定点供应商一起寻找新的进货渠道,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保证就餐质量不变化。进入寒冬后,为保证老人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对所有保温箱进行了更换和包装,并对送餐车进行了改装。此外,杨浦区对部分困难独居老人给予助餐补贴,并为每一位就餐老人投保了“助餐无忧”意外保险,让老人吃得放心和安全。

  平凉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老年人助餐中心目前收支基本持平,场地由街道提供,13名工作人员的工资每年由街道和区民政局补贴。“只要老人吃得开心,不考虑盈利。 ”

  闵行万科社区

  开门办食堂

  中午11点多,正是用餐时间,地处外环外的闵行万科社区食堂里人头攒动。约70平方米的用餐区域摆放了十几张餐桌,不一会儿,已经被用餐人群占据了大半。“我们家已经在这里吃了两年多了! ”居民朱阿姨对记者说,“这里的味道很适合老年人,11点30分以前的米饭还特地为我们做得软一些,之后的饭硬一点。 ”

  为何米饭还要根据时间不同有软硬之分?食堂许经理道出了其中的奥妙。据介绍,为了给万科社区的老人提供助餐服务,莘庄镇政府和万科地产于2008年9月共同开办了这个社区食堂。 “我们在经营中发现,如果仅仅面对老年人,食堂很难保持良性的运转。 ”许经理告诉记者,社区居民有4300多户,老人确实很多,但有一部分是三代同堂,还有的主妇已退休在家,他们还是会在家做饭;同时,食堂周边的单位也很多,比如邮政局、公交车站等,工作人员一样有用餐的需求。“我们决定打开食堂大门,向社会开放。 ”为了照顾不同的用餐人群,食堂根据大家用餐时间的区别,在米饭的软硬程度上也有所调整。

  “我们可是给食堂送过锦旗的呢! ”公交759路线长老王一边吃着饭,一边跟记者聊上了。 “多亏了这个社区食堂,我们驾驶员每顿饭都有了保证,有时候临时要加一两份客饭,他们也能马上送到,为我们解决了一大问题。 ”食堂里,还随处可见附近邮局工作人员的身影。记者也尝试着叫了一份饭来,鸭腿酥而不腻,花菜松软,豆腐可口,米饭不限,饭菜的性价比确实很高。这样的一份饭,老年人吃是7元,其他人员是8元。老年人的用餐是由政府补贴的。其他人多出的一元钱,等于是外来人员的“搭伙费”。

  许经理还介绍,居委会组织了志愿者帮助维护就餐秩序;个别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居委会登记后食堂还会送餐上门。据悉,食堂的场地由开发商无偿提供,政府每年给予一定的补贴,“其他费用,全部由我们自己承担。 ”许经理道出了这个食堂成功立足的几个“关键词”。

  三林世博家园

  食堂也需“转岗”

  在浦东新区东书房路的世博家园市民中心,记者发现曾经的市民食堂原址已经成了社区事务受理分中心和邮局。邮局的保安师傅说:“市民食堂已经关门很久了,吃饭的话可以去旁边长青生活广场的小吃世界,东书房路上也有很多饭店。 ”

  据市民中心主任张鸣介绍,市民食堂从2006年7月经营到2008年12月。作为2006年开始迁入居民的新兴社区,当初的餐饮配套不多,为了方便居民就餐,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免费提供400平方米的场地,交由一家名为“万亩仓”的公司经营市民食堂,主要提供本帮口味的客饭,也可以点菜。但市民食堂生意清淡,“上座率不高”。随着东书房路小吃一条街的兴起,以及2009年毗邻市民中心的长青生活广场开张,平价小吃店遍地开花,市民食堂无论从口味上还是价格上都不具备吸引人的优势。

  记者看到,东书房路上福建沙县小吃、重庆鸡公堡、东北烤串等平价饭店已经开出了几十家。长青生活广场的小吃世界价格也很便宜,一碗小馄饨只要3元钱。

  三林市民食堂的主要客源是社区居民,而就餐需求不旺也是市民食堂难以为继的原因之一。住在社区边缘的居民步行到这个食堂要走20多分钟,老年人就餐更加不方便。社区将400平方米的场地免费提供给市民食堂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投入,但居民们似乎并不太买账,来就餐的居民日见稀少。食堂去还是留?还是要从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

  记者深入社区后了解到,三林世博家园占地面积1.33平方公里,人口超过3万,距离三林镇中心约5公里。居民如果办理医保、社保、就业等事宜,要乘公交车十几站,非常不便。邮局、银行等配套设施都不多。退休居民钟先生说:“过去领退休工资、报销医保费用都要跑很远的路。 ”因此,居民热切盼望能在步行即到的地点设立相关机构。市民食堂的消失并没有让他们感到失落,取而代之的社区事务受理分中心和邮局反而切实方便了居民。(王丽好 杨潇慧 张驰 黄海华)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