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调查显示75.2%的人认为应酬多是权力寻租的表现

2011年02月10日 05:1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漫画:李晓宜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春节前后,很多人都在抱怨应酬太多,不是自己请客就是自己被请客。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春节期间,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2030人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春节前后,64.6%的人表示应酬“增多了”,31.2%的人表示“和平时差不多”,仅4.2%的人说“减少了”。

  在受访者当中,98.1%的人平时都有应酬,其中37.1%的人平时应酬“很多”。

  应酬最多的人首先是“单位领导”,其次是“公务员”,第三是“销售人员”

  江苏省某县级市的公务员陈先生刚入职一年。春节前,单位里的应酬让他应接不暇,主要是科里的同事聚会,“自己算单位新人,借机可以和同事们交流交流感情。另外,一些在工作上打过交道的商人也很喜欢请喝酒。”

  “过年放假在家的这几天,主要是亲戚朋友聚会。”陈先生说,按家乡风俗,春节期间,亲戚们会轮流做东请吃饭,“还有一些多年没见的老同学聚会,也少不了要应酬。”

  人们的应酬主要来自哪些方面?调查中,72.9%的人首选“朋友聚会”,“工作需要”排第二(61.1%),接下来是“家庭聚会”(60.1%)。

  北京市朝阳区某大型企业采销部主管汪女士表示,自己的工作主要是跟供货商、厂家、广告商、客户打交道,平时一起吃饭谈生意的情况必不可少,岁末年初更是“忙季”。“对客户,我们有各种形式的答谢酒会。而供货商、厂家,除了请客吃饭等常规项目,还赞助我们公司的年会,也包括泡温泉、滑雪等娱乐项目。”

  哪些人的应酬多?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单位领导”(82.7%),其次是“公务员”(59.6%),第三是“销售人员”(59.4%)。45.9%的人认为各个行业普遍存在应酬现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在的应酬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普通人的人情往来,“逢年过节亲朋好友之间走走,同事之间坐坐,这种应酬的时间短,可以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

  第二类是商业应酬,“上下级之间跑官卖官,商人之间利益交换,这是节日腐败的典型表现”。

  第三类是回礼性应酬,“比如有朋友结婚了,送了一千元红包,害怕别人忘掉,逢年过节走动走动,自己结婚时再收回来。这其实是‘零和游戏’,像春节期间的很多礼品,甚至还没进屋,客人一走就被送到了另一家。”

  在汪女士看来,目前大多数应酬都是利益使然,“谁求人办事,谁就得请客送礼,满足另一方。比如,我们是中间商,顾客是我们的上帝,所以我们就得让客户高兴,变着法儿的找机会请吃饭;而供货商和厂家则把我们看成上帝,因为怕我们压价,怕我们不推他们的产品。”

  本次调查显示,75.2%的人认为应酬普遍是权力寻租普遍的表现;67.7%的人认为应酬是“职场公关”的需要;57.5%的人认为应酬源于重视人情往来的社会环境;48.2%的人认为应酬普遍是形式主义使然;42.0%的人认为应酬是交流感情的需要。

  面对应酬,60.1%的人感觉“无可奈何”

  陈先生刚入职时,觉得有人请客出去应酬很新鲜,但去得多了,就发现没什么意思,也很无奈,“单位领导请客肯定要去,但面对一大桌子陌生人,敬酒递烟还得自己盘算,很累。不去不好,去了又拘束,生怕自己说错话,或者少喝了杯酒得罪人。因为官场上的应酬,大部分人相互之间不认识,也许几杯酒下肚都能称兄道弟,回头隔几天见面还是谁也不认识谁。”

  调查显示,60.1%的人对目前大多数应酬的态度是“无可奈何”,50.1%的人认为“浪费金钱和时间”,49.1%的人认为应酬“应该减少、能躲则躲”,45.9%的人认为应酬“有损健康”。仅11.5%的人认为应酬“必不可少”,仅8.3%的人表示“很享受”。

  陈先生有朋友在美国定居,据说那里的节日应酬也多是聚会,不过形式不一样,一般是各自带菜或者酒去主人家,吃不完的东西还各自带走。“老外的这种应酬方式不给人造成负担,不需要盘算什么时候还人情、还多少等麻烦事儿。”

  “很多人都感慨春节越过越累,过节还出去应酬,难得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乔新生认为,当今社会规则不完善,社会阶层不断分化,大家普遍缺乏安全感。你想往上走,就不得不请客送礼去应酬。实际上,那些不正当应酬维系的安全感很脆弱。

  在乔新生看来,移风易俗要靠制度建设。乔新生说,香港廉政公署的官员曾告诉他,在香港,如果送礼应酬师出无名,被送礼或者被请客的人都会感到后怕,甚至转身就向廉政公署举报,因为违法必究。

  “当制度能够让官员产生畏惧时,社会风气就会发生变化。”乔新生说,减少应酬首先要实行财产申报制度。私人应酬也应尽可能选择健康、环保的方式,比如踏青、郊游等,倡导“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传统美德,注重精神交流。

  陈先生比较喜欢家庭聚会和朋友聚会,因为那些应酬是非功利性的,大家能畅所欲言,不像官场聚会那么拘谨。“现在很多年轻人在外地工作,一年当中只有春节回家一次,聚会能增加日益减淡的年味儿。和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也是我们在外辛苦工作的精神动力。”

  汪女士表示,自己经常一天接上百个电话,繁琐的应酬已渗透进私人空间。她更喜欢与中学时代的同学和朋友聚会,“大家谈天说地,回忆黄金年代的激情,心情也会变得很开阔,也能为日后的工作生活注入新的热情。”

  人们更喜欢与什么人应酬?调查中,82.4%的人首选“有共同爱好的人”。接下来依次为:有工作关系的人(35.8%)、有利益关系的人(31.6%)、有权力的人(21.0%)、有求于我的人(5.9%)等。

参与互动(0)
【编辑:官志雄】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