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一篇网帖引发热议 有偿带孙前卫还是无奈?(图)

2011年02月18日 09:09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一篇名为《女婿已经三个月没给生活费了,我还该不该继续给他带儿子》的帖子近日引发网民热议,“带孙费”、“有偿带孙”等新名词的出现开始刺激着人们的头脑,一些有想法的“前卫”老人开始挑战传统,他们不甘再做免费保姆,主动向子女收取“带孙费”。

  出于对“啃老”的反感,公众对前卫老人们的举动多表示理解与支持。但也有目光犀利者指出,隐藏在前卫之举背后的实际上是民生艰难的无奈,毕竟此举虽合理合法,可人们在情感上接受起来并不轻松。

  支持

  对“啃老”的纠偏

  含饴弄孙,这句成语为老人们的晚年描绘了一幅幸福的图景。然而,现实生活中,老人们往往成为“免费保姆”的代名词,不但要为儿女们照顾好孩子,还要贴上养老费用。这种间接啃老的现象,也让老人们在身心上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道无情胜有情。有偿带孙,看似有悖于传统纲常的行为,但在捍卫老人自身权益方面走出了可贵的一步。现在,很多年轻人成家生子后却不知道养家持家,往往以工作忙为由,将抚养孩子的责任与义务一股脑儿地推给老人。殊不知,老人们将儿女养育成人,吃了多少苦,到老了还不能好好安度晚年、享点清福。有偿带孙并没有将亲情货币化,却是表达一种权利主张,老人不是无偿的劳动力,儿女们应该多尽一点责任,尽可能不增添父母的物质与精神负担。

  有偿带孙也是法律合同关系的体现,既然老人们提供了劳务服务,做儿女的应该支付报酬。因而,孩子父母如果没有丧失抚养能力,老人们则有权拒绝抚养或有偿抚养。从这点来讲,有偿带孙确立新型的家庭关系,即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与权利都应该得到明确与尊重。

  “啃老族”的出现,深深影响着老人们的幸福指数。应该说,有偿带孙是对“啃老”的一种纠偏。不去根除“啃老”这种思维,老人们晚年生活就要被打上折扣,平添无尽的家庭烦恼。有偿带孙,既是对儿女们善意的提醒,更是对老人们自身权益的保障,我们的社会和家庭应该对此给予足够的理解与支持。(郑文)

  分析

  不再养儿防老 所以带孙有偿

  老人帮子女带孙子,要付出体力和精力,还没有任何物质上的回报,说他们是自己儿女的“免费保姆”并不为过。如今很多老人不愿意再继续充当“免费保姆”,而主张“有偿带孙”或者是向子女素要“带孙费”,虽然在情理上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但是却既不违法,也有合理的成分,我们不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宽容待之。

  做子女的首先应该认识到,从法律角度来说,自己有赡养父母的法定义务,但是父母却没有免费帮助自己带孩子的法定责任。尽管这种涉及亲情关系、家庭伦理的事情,不能简单地以法律条文去规范,但父母如果拒绝帮助自己带孩子,确实并不违反国家法律。

  其次,父母虽然基于亲情和血缘关系可以免费帮子女带孩子,有些时候甚至还要往里倒贴钱,但是如果他们去帮助别人带孩子,做保姆,却能获得一笔劳动报酬。从这个角度而言,让父母充当自己的“免费保姆”,实际上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啃老”,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所以,子女在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父母的同时,应该考虑到父母的困难和损失,除了支付孩子的生活费用以外,适当地给予父母一些劳动报酬,也是应该的。

  从根本上来说,现如今的父母拒绝再做子女的“免费保姆”,开始提出“有偿带孙”的要求,实际上反映出的是社会经济关系、养老机制改变对家庭伦理关系的冲击。因为以前是父母帮子女带孩子,父母老了以后子女再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这其中多少有一种“交换”的成分在里面。而现在很多父母都有了养老保障,老有所依之后不再依赖传统的“养儿防老”,不愿再免费帮子女带孩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尽管从感情上说,这些主张“有偿带孙”的老人显得有些另类和前卫,但社会应该慢慢改变传统认识,从下意识地抵制到宽容对待,再到逐渐接受才行。(苑广阔)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