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安徽一家四代77年义务守护红军墓 在当地传为佳话

2011年04月06日 13:01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清明扫墓祭祖是我国的传统,然而对于安徽省革命老区金寨县长岭乡长山冲村乌凤沟一户姓郑的人家来说,比祭扫自家祖坟更为紧要的是,为长眠在当地的400多位红军烈士修墓、守墓、扫墓、护墓,77年来,他们一家四代呕心沥血守护着红军墓。

  红军墓在安徽金寨县的长岭乌凤沟,77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异常惨烈的战斗。那是在1934年11月,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清剿"。12月3日凌晨3时,红25军82师和皖西三路游击师共800多人向前畈进发,行至乌凤沟时,遭到敌军伏击。红军奋起反击,终因腹背受敌,仅200多人突围,其余将士全部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当地山民郑长林和几个乡亲在天黑后出门,挖几个大坑把红军的尸体偷偷掩埋了,总共埋了有400多具尸体。从那以后,郑家人和红军墓的不解情缘开始了。

  从第一代守墓人郑长林亲手掩埋烈士遗体,到第二代守墓人郑学才为守墓耗尽毕生精力,然后是第三代守墓人郑以清和第四代守墓人郑为栋。在那个白色恐怖的战争年代,郑学才就坚持为英烈们祭奠、扫墓。白天人多嘴杂,郑学才就选在清明和春节的晚上,偷偷上山在英烈埋骨处摆上祭品、烧点纸钱。解放后,30多岁的郑学才更是自己开采、搬运石头,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把大大小小20多个烈士坟堆砌成了简易石头墓。从此,郑学才白天种庄稼,晚上义务守墓。 2000年后,郑以清正式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成为烈士墓的专职"守墓人"。 2002,2004年,郑家分别拿出了辛勤劳作赚来的2万元和5万多元,投入到红军烈士墓的修建上。2007年,这里已经被金寨县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郑家77年如一日地义务守护红军墓,在当地传为佳话。在郑家的影响下,红军墓也成为周边群众心目中的"圣地",经常自发前来祭拜。目前当地政府在当地准备再建造一个英雄纪念塔并修好进山的路,相信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影响会更大。(安徽台记者罗曼)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