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网络兴起草根公益 网友23天为贫困生捐出3年午餐

2011年04月11日 10:49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份米饭,一个煮鸡蛋,一份芸豆酸菜汤,这是4月1日网友梁树新等人发起的“免费午餐”计划启动后,贵州黔西县红板小学学生们的第一顿午餐食谱。虽然简单,但却经过营养搭配,至少能让孩子们都吃饱。

  随后,以邓飞为代表的500名媒体人士联合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开展“多背一公斤”计划,让贵州黔西沙坝小学的169个孩子午餐吃上了“一饭一菜一汤一蛋”。

  这些网络慈善活动,没有强大的组织做后盾,仅凭个人声誉与一腔热情,以及财务公开的郑重承诺,通过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募捐钱物,短时间内获得众多网友响应……这类借助网络兴起的这种草根公益,名叫“微公益”,并让许多民众得以安心释放爱与善。

  3月9日,央视《今日说法》报道称,由于家庭贫困、离家较远等原因,贵州黔西县中建乡红板小学2/3的学生没午饭吃。网络公益组织“微计划”发起人梁树新看到后,当即决定发起“免费午餐计划”,以红板小学为试点,逐步推广,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小学生吃上热乎饭。后来,他和他的团队通过微博、论坛、QQ群等发出倡议。消息公布短短1小时,5元一份的虚拟爱心午餐即卖出1000多份。截至4月6日12时,募款总额超过35万元。

  同样是3月,邓飞用微博转发《新世纪周刊》的封面报道《营养的贫困》,呼吁效仿印度、美国等给小学生提供免费午餐。他首先向自己的20多万粉丝发微博,响应者众:有浙江企业家承诺一年捐1万;某女明星发私信表示捐2万;深圳某公司总裁愿意募集200多万元成立基金,专项支持免费午餐计划……

  微公益尝试“全裸出镜”

  免费午餐计划诞生之初,发起者即在思考如何让它长生。梁树新和邓飞的策略均是“快乐+创意”,比如拍卖名人的会餐权。他们不赞同抱着苦行僧的心态做公益,也反对向公众打悲情牌、放催泪弹,更不愿意搞道德绑架,认为那是令人崩溃的方式,违反人性。

  按照设想,免费午餐计划应为三部曲:募集更多的资金;找到更多需要帮助的学校;积极和政府沟通,把担子交给政府,使免费午餐计划成为政府行为。4月6日,梁树新则在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成立专项“微基金”。今年计划面向全球华人筹款1000万,重点改善贵州农村小学生“小餐桌”、“小床铺”问题。“微基金”将以全新面目示人:把公益捐款100%用于项目本身,不从中扣除任何费用,执行项目过程中所需行政办公成本,将进行专项募捐,从而使公益项目捐款和行政费用筹集清晰剥离。

  根本解决有赖政府主导

  眼下两个免费午餐计划的模式大同小异:均以微博、QQ群、论坛、博客、网店等为平台募集资金,按月划款给校领导或村干部,由其安排物资采购、饭菜制作等,并负责监管食品安全。资助方平日会委托专人不定期检查,学生家长、参与捐赠的网友和企业等有权随时查账。发起者均承诺,会公布账目供网友监督。

  尽管民间公益力量在“免费午餐”计划实施过程中表现不凡,但梁树新认为:“民间公益行动的意义是解决少数几个点的问题,探索好的机制,显示示范效应。要根本性地解决西部学生午餐问题,最终还是要靠政府主导,发动社会。”(综合云南信息报、南方日报)

  光夫:“免费午餐计划”的背景是,贫困地区学校男女寄宿生体重分别比全国农村学生平均水平低10公斤和7公斤,身高低11厘米和9厘米。

  风清飏:日本在二战结束后就在所有学校推行每天一杯牛奶计划,并提供营养午餐;印度、古巴、中国台湾也实行免费午餐,并且因为学校餐好吃过家里,小朋友们踊跃上学,其他西方国家就不用说了。

  忧馋畏饥:我没有昂贵的首饰可以拿出来拍卖,也没有那么多钱拿来拍昂贵的首饰。我想临时开个淘宝店卖我的旧书,每本的价格都不会很高,基本都是5元钱。所有纯收入都捐助给你们。

  欧美之风: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顿免费的午餐,还有这个社会对他们心灵上的关爱,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或是孤儿。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